月湖的美孕育了寧波厚重的文化
寧波文化的搖籃月湖
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吃過寧波湯圓就知道了寧波。成人后,知道寧波是一個大海港,大商業城市。唐朝時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和日本朝鮮的貿易主要是通過寧波做的。退休后研究京杭大運河,又知道了寧波是大運河實際上的終點。
還知道寧波人很會做生意,我行走了全國一百多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總會遇見做生意的寧波人。上海香港的許多大老板,其實都是寧波人,于是覺得寧波人只會做生意。
這次到寧波驚奇地發現,寧波其實有過許多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寧波出現過許多學者名人,唐朝的大詩人四明狂客賀知章,南宋的楊簡,明朝的王陽明,清初的黃宗羲,清朝的萬斯同、全祖望等一大批大師級人物,而他們都是從月湖走出來的。
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切,都是從王安石開始的,都是月湖孕育出來的。
王安石在鄞縣做的另一件大事,慶歷八年(1048年),他將月湖附近建于唐代元和年間的鄞縣孔廟作為學校開始辦學,“鄞縣始有縣學”。
王安石任鄞縣令后,羨慕慈溪之文風,在《慈溪縣建學記》中說:“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于學。”不久,他也創辦了鄞縣的縣學,地點就在鄞縣孔廟。并誠邀杜醇等享有盛名的慈溪學者前來任教。
當時的鄞縣孔廟,就是如今第一醫院的位置,幽靜而美麗的月湖旁邊,校園環境很不錯。學習之余在月湖岸邊的林蔭里散散步,緊張的腦子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你看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月湖可真是個好地方,明朝兵部右侍郎范欽的家就在月湖邊上,他在月湖旁邊還創辦了一座藏書豐富的私人圖書館,就是那個有名的天一閣。
在月湖的竹洲島上,從北宋時期開始就有城南書院,鄞縣縣令王安石設縣學于竹洲,邀請浙東理學名家樓郁(“慶歷五先生”之一)在此講學,開創浙東理學之先河。南宋時著名政治家、詞人史浩(曾于孝宗隆興元年、淳熙五年二登相位)筑“真隱館”于竹洲島,孝宗御賜“四明洞天”匾額。次年,與魏杞、汪大猷同創月湖詩社。
南宋淳熙年間,四明學派(代表人物為楊簡、袁燮、舒璘、沈煥,亦尊稱為“淳熙四先生”)以月湖為學術圣地。沈煥主講于竹洲書院,袁燮主講于城南書院(今月湖竹洲島上),楊簡主講于碧沚書院。期間,沈煥及弟沈炳與金華呂祖儉還于竹州島上共同創辦了“沈端憲講舍”,亦稱三先生書院。
后來幾經更名,仍然是書院,現在這里變成浙江聞名的寧波第二中學。月湖里面,還有一個專門招待外國人的高麗行使館,相當于小型的釣魚臺國賓館。
孔廟和書院經常有著名學者來此講學,借助天一閣的藏書進行學術研究,并開展學術討論。古代的黃宗羲,近代的郭沫若都在天一閣看過書,做過學術研究。
從此,月湖成為寧波的文化圣地,誕生了許多學問大家,形成眾多的學派。寧波月湖,不只是一個公園,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學。
王安石在寧波辦學,對寧波文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百年后“甬上第一狀元”張孝祥名世,甬江流域產生了近三千名進士和十二位狀元,這在全國也不多見。而在學術上,從南宋的楊簡到明清的王陽明、黃宗羲延至清代的萬斯同、全祖望,月湖就像一只巨大的文化搖籃,哺育了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浙東學派,產生了一批中國早期民主主義的偉大啟蒙者。而這一切,似乎就是從王安石在月湖辦學開始的。
范宅的門月湖成為寧波的文化圣地古色古香的長廊月湖書院寧波月湖里的高麗行使館,古代專門接待外國人
感謝漁歌聽海收錄本文至《新浪好博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