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底,志愿軍第三十八軍巧妙運用迂回穿插戰術,將40000多名美軍堵截在朝鮮北部價川至三所里、龍源里之間的狹長地帶。
在志愿軍名將、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親自指揮下,三個師擺開陣勢,分割包圍了美軍第二師、第二十二師好幾股兵力。
這幾路美軍越打越亂,當他們準備向南潰逃時,卻被堅守在三所里、龍源里陣地的三十八軍一一三師死死地頂住,始終沖不出去。
就在此時,美軍騎一師和英軍第二十九旅趕來增援,而且已經到達了龍源里、三所里南面,與被圍的美軍第二師僅有一公里的距離。
然而就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公里,由于有志愿軍將士堅守在那里,美軍無論怎么攻擊,就是無法逾越!
北面的美軍逃不出去,南面的美軍打不進來,他們根本無計可施。
堅守在龍源里北側最前沿的志愿軍部隊是第一一三師三三七團一營二連。
從29日拂曉到30日上午,二連指戰員連續奮戰一天一夜,打退了北側美軍的無數次進攻。
附近的山頭都已經被美軍的炮彈打成了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火海,陣地上硝煙彌漫、塵土蔽日。
這時二連又接到上級命令,要求全連繼續堅守陣地,為三十八軍主力部隊殲滅美第二步兵師爭取時間。
雖然當時二連在連續苦戰后,戰士們又饑又渴、十分疲憊,還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但連長張發喜沒有向上級叫一聲苦,而是表示堅決完成阻擊任務。
因為他知道,各營連都在與敵人浴血奮戰,上級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來增援二連,只要全連繼續堅守住陣地,勝利就會加速到來。
這天上午,北側的美軍把所有的殘兵敗將都集中起來,在坦克和炮火的轟擊下,向二連陣地發起瘋狂的進攻,妄圖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突圍。
二連一排排長劉序學率領全排戰士堅守著左側的山頭,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猛攻。
經過反復激戰,陣地上只剩下20多人,全排指戰員的彈藥已經所剩無幾。
敵人再一次向山頭撲來。
“注意節約彈藥,等敵人靠近時再一齊射擊!子彈打完了就拼刺刀!”劉序學兩眼像要冒出火一樣,向戰士們吩咐道。
美軍爬上山頭,當他們看見陣地上只有20來個志愿軍戰士時,膽子陡然壯了起來,一齊撲了過來。
戰士們手中的槍一齊鳴響,十多顆手榴彈一齊飛向敵群,美軍士兵一下子倒下了七八個。
戰士們槍中已沒有子彈,便紛紛撲向敵人,用槍頭、石塊與敵人在陣地上周旋。
在美軍的槍口下,彈盡援絕的志愿軍戰士一個個倒下……
最后,陣地上只剩下排長劉序學一人,十多個美軍向他圍過來,哇哇亂叫著,想活捉這個使他們蒙受重大損失的山頭上唯一的幸存者。
劉序學已經身中兩彈,他靠在戰壕邊上,怒視著圍上來的敵人。
當四周的美軍靠攏之際,他拉響了懷中的最后一顆手榴彈,與身邊數名美軍同歸于盡。
連長張發喜在主陣地上觀察到了這一情況,他毫不猶豫地率領10余名戰士,以及通訊員、衛生員、司號員、炊事員從主陣地上沖下來,殺向這個剛剛被敵人占據的山頭。
美軍立足未穩,便被張發喜率領的戰士沖亂了陣腳,50多名美軍士兵在陣地上亂竄,盲目地射擊。
張發喜等人沖上陣地,一邊向敵人射擊,一邊以刺刀向敵人猛捅。
美軍被志愿軍戰士這非凡的勇氣所震駭,他們的斗志完全崩潰了,紛紛倉皇退去,一排陣地再度回到了志愿軍手中。
最終,志愿軍第三十八軍不但給予美軍第二師以殲滅性的打擊,而且重創了美軍第二十五師和騎兵第一師,并殲滅韓軍第七、第八師和土耳其旅大部,共計斃、傷、俘敵2.3萬余人,繳獲與擊毀坦克100多輛、各種火炮500多門。
一名在龍源里阻擊戰中被俘的美軍軍官哀嘆道:“這樣的結局實在讓人崩潰!他們人不多,武器也很差,可他們那種不怕死的勁頭讓人望而生畏。沒有跟中國軍人交過手的人,永遠不會知道他們有多么強悍,這樣的軍隊實在太可怕了!”
后來接替麥克阿瑟擔任美第8集團司令官的李奇微曾在其回憶錄中如此描述:“美第八集團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美第二師損失尤其慘重,11月底已徹底失去戰斗力,不得不撤下來進行整編補充。”
龍源里阻擊戰結束后,三十八軍司令部特別嘉獎了一一三師三三七團一營二連,因為他們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牢牢堅守住陣地,擋住了美軍的無數次進攻,讓他們始終無法逾越那一公里的“鋼鐵閘門”,為全軍取得這場彪炳戰史的大勝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