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科舉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神童詩(節選)
(宋)汪洙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正在高考。講清高考,就要講科舉。說到科舉制,首先要說門閥制。從春秋戰國,一直到魏晉南北朝,長期都是門閥控制著國家。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意思。門(門),兩扇對開的才是門,一扇單開的就是戶,門是高門,戶是小戶。第,是大官的住宅。閥閱,是官宦人家樹在門口的柱子,“在左曰閥,在右曰閱”,記錄著自家的功勛。門閥,指世代官宦人家。在門閥制度下,老百姓沒有向上升遷的通道。科舉制取代門閥制,是社會的巨大進步。科舉,讓出生在底層的人,第一次有了“朝(zhāo)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高考不也是如此嗎?高考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科舉制誰創立的呢?又聰明又帥氣的隋煬帝。這位一輩子干了很多大事,比如征東征西、比如修建大運河、比如創立科舉制,只是耗盡民力,又窮奢極欲,終于成了亡國之君。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設,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持續了1300年之久。
二、考試路上怎么想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
赴試途中有感
(清)李鴻章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赴京考試,各有各的心態。李鴻章在赴京途中寫下了一組詩歌,“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這種豪情,這張壯志,豈是一般的書生可以比擬的?
李鴻章的一生波瀾壯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價他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他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說他“再造玄黃”——“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玄是天的顏色,黃是地的顏色。可惜了一代政治家、外交家,生在了風雨飄搖的晚清。諸葛亮走出茅廬的時候,司馬徽感慨“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李鴻章何嘗不是?
三、好的考試作文怎么樣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唐朝科舉以詩賦取士,對"試帖詩"有嚴格的要求。一是字數,初唐盛唐時,規定五言詩,四韻八句四十個字,中唐時改為六韻十二句六十個字。二是指定題目,三是指定韻腳。有這么多的限制,所以考場上寫出好作品是很難得的。偏偏就有人“帶著鐐銬跳舞”寫出了好詩,比如白居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得好吧?當然好,所以大名士顧況說,能寫出這么好的詩歌,即便長安米貴,也很容易生活。果然,白居易就憑自己的才華活下去了。雖然也有一些波折,一段時間嘆息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但他的一生總體是活得越來越好。
四、超水平的發揮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省試湘靈鼓瑟
(唐)錢起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六韻十二句六十個字,就是這首詩的樣子。這是超水平的發揮。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得好,是因為他經常寫得好,水平擺在那里。錢起雖然是“大歷十才子”之首,超過這首詩的并不多。在考場上能寫出代表作,不是超水平發揮是什么?省試:唐時各州縣貢士到京師參加尚書省的禮部主試。云和:古山名。帝子:堯女,即舜妻。馮(píng)夷:傳說中的河神名。楚客:指屈原,或遠游的旅人。金:鐘類樂器。石:磬類樂器。杳冥:遙遠的地方。蒼梧:九嶷山,傳說舜帝南巡,崩于蒼梧,此代指舜帝之靈。白芷:植物名。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多美,多空靈,多有韻味。當代史上一個著名女人的名字就取自于最后一句的首尾兩個字。你懂的。
五、好作品不等于好作文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是一首"試帖詩",好嗎?千古絕唱。可惜沒有錄取,不能怪考官,因為不符合考試要求。六韻十二句六十個字,這個老兄只寫了兩韻四句二十個字,就交卷了。考官問,干嘛不寫完。這老兄說,意思寫盡了。好有個性!
六、發牢騷的后果很嚴重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
(宋)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游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考不取發牢騷的很多,但發得倒霉一生的,就數柳永了。鶴沖天:詞牌名。黃金榜:指錄取進士的金榜。明代:圣明的時代。爭不:怎不。恣:放縱。得喪:得失。白衣卿相:指自己才華出眾,即使不當官,也有卿相一般尊貴。白衣:沒有當官的人穿白衣。煙花:指歌伎。丹青屏障:彩繪的屏風。恁(nèn):如此。偎紅倚翠:指狎妓。餉(xiǎng):片刻、短暫。忍:忍心。浮名:指功名。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這還可以原諒;“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舍不得把酒和歌換成無用的功名,這是對科舉的大不敬,就不可原諒了。所以,后來他雖然考得很好,在最后確定錄取名單時,宋仁宗還是把他劃掉了:“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就只好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一輩子流連于煙花巷陌之間。
七、考取的人當然開心得不得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貞元十二年(796年),心灰意冷的孟郊,因為母親之命,第三次進京趕考,這年他46歲。皇天不負有心人,這次他終于考取了,寫下了這首痛快無比的詩歌。這種痛快,不屬于他一個人,屬于所有考取的人。齷齪:指不如意的處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放蕩: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唐朝科舉考中的人,披紅戴花,打馬游街,長安城萬人空巷,所有的美女都出來了,所以“一日看盡長安花”,既指真實的花,也指那些像花一樣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