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西漢的名將,也是劉邦手下的開國元勛。昔日曾在項羽手下做過執戟郎,可惜項羽不知道韓信幾斤幾兩,對韓信不夠重用。韓信情急之下,逃到漢王劉邦那里,因為犯錯誤,被劉邦手下夏侯嬰抓獲,差一點被梟首示眾。
韓信被抓,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么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于是進言劉邦。劉邦把韓信交給了蕭何,蕭何讓韓信做了治粟都尉,管理糧草,蕭何發現,無論多大的任務,韓信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從此在蕭何眼里,韓信是一個可以托付的帥才。
蕭何夏侯嬰都認為韓信有才干,于是把韓信推薦給劉邦,可惜邦哥不重視。在一天夜晚,趁著月色,韓信逃跑了,要逃到哪里,韓信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跑了,蕭何嚇壞了,他覺得這樣的人才不要了太可惜,于是來不及告訴劉邦就追了上去。劉邦一聽,蕭何跑了,如失左右手,氣得大罵道:老小子,居然棄我不顧了,我還不如回家種地算了。這兵是帶不得,你個老小子真缺德。不久,蕭何回來了,劉邦又大罵道:既然跑了,為何又回來。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劉邦問道:“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劉邦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劉邦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里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劉邦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劉邦說:“那么,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 當下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劉邦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這時候在劉邦手下,誰都知道,蕭何韓信夏侯嬰等人關系交厚,尤其是蕭何與夏侯,還是韓信的伯樂。韓信作戰很勇敢,又深謀遠慮,經常打勝仗,在戰場上神出鬼沒,這讓大家很佩服,最終韓信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逼得項羽烏江自刎。這時候韓信也因為立下很大的功勞,有了幾個頭銜,比如大將軍、齊王等。
不過劉邦對韓信很是不放心,韓信手下的小伙伴也是墻頭草,大家雖然佩服韓信的軍事本領,但是和韓信拉幫結派的希望從來都沒有過,大家對韓信尊重,多半是看在劉邦對韓信的重用上,當劉邦對韓信保持懷疑態度,比如改封楚王、甚至降至淮陰侯時,韓信的小伙伴多半是分崩離析。不過劉邦是愛才的,對韓信還沒有痛下殺手,后來他遠征匈奴,困了好多天,才想起了韓信,不過韓信已經被人害死了。
原來韓信太有才了,韓信如果在,主管軍隊,勢必會對這讓呂后不放心,呂后讓蕭何把韓信誑了回來,然后設法殺了他。昔日的小伙伴一見陣勢不對,紛紛倒戈,此時韓信也知道大事不妙,仰天長嘆:“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
那么韓信友誼的小船為何說翻就翻:
其一,韓信這些朋友,大部分都是劉邦的發小,這些人雖然欽佩韓信的才干,但都是劉邦的心腹,他們骨子里只聽劉邦的話,因此唯劉邦和呂后唯命是從。
其二,韓信雖然作戰勇敢,很懂軍事,但是對于政治卻不懂,就像項羽雖然在戰場上難逢敵手,但是面對劉邦這樣的人,卻無從下手。劉邦精通人情世故,對于自己手下如何管理,能夠做到寬嚴適度。
其三,韓信的小伙伴好多是沖著韓信的權利來的,但是韓信的權利大多都是劉邦恩賜的,沒有劉邦的尚方寶劍,韓信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四,韓信沒有朋友,玩政治權術的從來都是,一個蒯通,韓信還不信他的話,讓韓信造反,形成鼎足三分,當韓信優柔寡斷,結果才有這樣的結果。
其五,韓信太過于狂傲,連劉邦的連襟都看不上。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并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后,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劉邦曾請教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么樣?” 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