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字鵬舉,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初期抗金名將。他不以詞聞名,但這首《滿江紅》卻發出了抗金侵略的最強音。這首《滿江紅·怒發沖冠》作于紹興三年(1133),是贈送當時的相知祝允哲的詞作。在《滿江紅·怒發沖冠》中,詩人情緒激昂,意氣風發,表現出詩人抗擊金朝侵略、收復河山的愛國情感和英雄氣概。“滿江紅”詞牌名。全詞如下: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即風雨聲。這三句的意思是說,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蕭瑟的風雨漸漸停歇。詞的開篇首先就突出了詩人“怒發沖冠”的情感。這種情感是詩人內心積聚已久突然爆發的情緒。一個“怒”字,不但貫穿全詞的始終,成為全篇的主旋律,而且表現出詩人對金國的猖狂侵略,憤怒至極,以及對宋朝的疲弱無能,投降逃跑派無心抗戰,以及其趙構、秦檜等君臣的屈辱求和,茍且妥協的不滿和譴責。
接著“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抬望眼”即抬頭放眼遠望。“仰天長嘯”即仰望天空,長聲呼嘯嘆息。這三句的意思是說,抬頭遠望,我仰天長嘯,胸中的壯志豪情更加猛烈。這里詩人憑欄眺望,面對山河,表現出躊躇滿志,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長嘯“既蘊含著詩人感慨激憤,也是詩人情感無法抑制的外在表現。一個“仰天”修飾“長嘯”,淋漓盡致地描繪出詩人的外在形態,更為重要的是詩人那種長時壓抑于心中的郁悶,此時在“仰天長嘯”中釋放出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里的“功名塵與土”是說功名猶如塵土,指報國壯志未能實現。“三十”指征戰時間漫長。“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說從軍以來,轉戰南北、“八千”表示征戰路程的艱辛和漫長。“云和月”喻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其中“八千”與前句中的“三十”這都不是實指,而是虛指。這里,詩人回顧了自己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這兩句很是整齊,并形成對偶句,上句突出了時間,下句突出了空間。這樣,在時空結合中,既寫出了詩人為國效力的時間久長,也預示著收復失地的漫長,同時也使得整首詞的審美境界得到提高。其中所蘊含的主要是詩人在收復中原的艱難大業中,雖有一些功名,但自己視如塵與土,從而表現出詩人不計個人的功名利祿與得失,一心“精忠報國”的崇高愛國主義品質。
接下來收復未成而產生的嘆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等閑”即輕易,尋常,隨便。意思是說,面對這破碎的山河,不要等閑度日,讓少年消磨成白頭,到時也只好空悲切。這里與曹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莫等閑”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激勵抗金愛國之士的號角——及時奮起,實現驅逐胡虜,報效國家,恢復河山。所以,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莫等閑一、二語,當為千古箴銘。”
下片開頭“靖康恥,猶未雪”,“雪”即洗刷掉。這里指雪洗恥辱。 “靖康”即指宋欽宗趙桓年號。“恥”指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次年,俘虜了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北去,北宋滅亡。詩人承上而來,抓住最為激勵人們的歷史事件,形象而生動地警醒人民,并激勵人民滅掉金兵,洗雪國家恥辱。
面對這樣的歷史,“臣子恨,何時滅。”意思是說,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是的,一個忠心愛國的臣子的,要盡忠盡職,絕不能忘記這亡國屈辱的仇恨。現在唯一的辦法或者希望,就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長車”即戰車。“賀蘭山”在今寧夏西,當時為西夏統治區。此處借指金人所在地。“缺”指險隘的關口。這一句的意思是說,我(詩人)要駕著戰車踏平敵人的巢穴。這里,詩人不但具體地表明了自己決心收復中原,而且表現出詩人為國報仇雪恥的豪情壯志。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即指秦漢時稱匈奴為胡虜。后世借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古稱。“匈奴”是古代蒙古戈壁草原的游牧民族,后世借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古稱。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悲壯地戰斗中,饑餓就吃敵人的肉,樂觀笑談時,渴了就喝敵人的血。詩人在對偶中兼用了夸張手法中,在看似“野蠻”行為中,既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與之不共戴天,也表現出了詩人大無畏的、對強敵蔑視的樂觀精神,同時也表現出詩人豪邁的情懷。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天闕”指宮門。“朝天闕”即指朝見皇帝。這幾句是說,等到重新收復了舊日的山河,再回報朝廷。作者希望通過大無畏而又不妥協的英勇抗戰,收復破碎的山河。一句“朝天闕”蘊含極為豐富,不但表達了對收復河山的勝利充滿信心,而且也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耿耿。
總之,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頌千古的名篇。整首詞表現了詩人“精忠報國”、及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詞的格調高昂,情感激越,所以,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之下讀之,凜凜然有生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