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府》里的《木蘭辭》,出色地敘述了古代巾幗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據史料記載,木蘭確有其人,但不姓花,而且歷史上曾有四位“花木蘭”。
木蘭姓朱之說。據清代人贏園舊主著《木蘭奇女傳》載:唐初,少女朱木蘭,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嫻弓馬。諳韜略,十四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轉戰沙場十三載,屢建功勛,凱旋還里,唐太宗(皇帝)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賜姓李。其史實見于《舊唐書》。后人為紀念她,在湖北黃陂縣木蘭山建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廟。
木蘭姓魏之說。據清代人劉溎年著《三十二蘭室詩鈔》載:木蘭,姓魏,名木欒,俗稱木蘭,生于西漢初年,毫地(今河南)人其父名魏應,漢文帝年間,匈奴南侵,為抵抗侵略者,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戰死沙場。被追謚號“孝烈”。
木蘭姓任之說。據《新唐書》、《全唐詩》載:少女,木蘭姓任,散盡家財,招募數千義勇,組成保家衛國的一支部隊。木蘭女扮男裝,躍馬橫戈,率軍一舉打敗強大叛軍。為此,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曾有詩贊道:“甲士千群若障云,一身出能定三年。”
木蘭姓韓之說。據明代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幼喪雙親,與叔父韓立謀生。十二歲正值元末農民起義,遂女扮男裝,改名韓天保,投奔紅巾軍王起巖部隊。木蘭十三年軍旅生涯,戰功卓著。后人為紀念她,在她家鄉修建了木蘭廟。
(摘自《大中華文化知識寶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