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此調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另有平韻一格。又名《百字令》、《壺中天》或《壺中天慢》、《淮甸春》、《百字謠》、《湘月》、《無俗念》、《慶長春》、《大江東去》、《賽天香》、《酹江月》。
北 宋
蘇 軾(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與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蘇 軾(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處、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髪。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此是變格體)
南 宋
辛棄疾(書東流存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刬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銀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 聞到綺陌東頭,行人長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髪
沈公述
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流水飄香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恨別王孫,墻陰目斷,手把青梅摘。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 消散云雨須臾,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燕子千般爭解說,些子伊家消息。厚約深盟,除非重見,見了方端的。而今無奈,寸腸千恨堆積。
張孝祥(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傾北斗,萬象為賓客??巯弦恍?,不知今夕何夕。
文天祥(驛中別友用東坡韻)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送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聲云滅。睨柱吞贏,回旌走懿,千古沖冠髪。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深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金 代
高 永(滕王閣)
閑登高閣,嘆興亡、滿目風煙塵土。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千載名如故。長空澹澹,去鴻嘹唳誰數。 遙憶才子當年,如椽健筆,坐上題佳句。物換星移知幾度,昔人安在,何處尋歌舞。長江東注,為誰流盡千古?(此是變格體)
元 代
薩都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艣,白骨粉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髪。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明 代
張紅橋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三疊陽關歌未竟,城上棲烏催別。一縷青絲,兩行清淚,漬透千重鐵。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 還憶浴罷描眉,夢回攜手,踏碎花間月。漫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云煙疊。剪燈簾幕,相思誰與同說。(此是變格體)
清 代
納蘭性德(廢園有感)
片紅飛減,甚東風不語,只催飄泊。石上胭脂花上露,誰與畫眉商略。碧甃瓶沉,紫錢釵掩,雀踏金鈴索。韶華如夢,為尋好夢耽閣。 又是金粉空梁,定巢燕子,滿地香泥落。欲寫云箋憑寄與,多少心情難托。梅豆圓時,柳綿飄處,失記當初約。斜陽冉冉,斷魂分付殘角。
(歲寒齋主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