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黃帝姬軒轅開始,至今已延續了五千多年了,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中華文明,是由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共同組成的,在不斷融合,發展,擴大,進而成為今天輝煌的中華文明?!爸腥A”一詞主要指代中國所統領之全境,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代稱,那么“中華”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中華”一詞的由來,其中含義的演變
這里就要先說一下,“中華”并非秦始皇所取,自古就已有“中華”這一稱謂。最初取這一稱謂時,是因為古代的華夏族是以黃河為中心生活的,同其他的民族一樣,我們也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中心,于是就以中國自稱,而“中華”這個詞語就是中國,加上華夏的合稱。
在數千年前,中華文明才剛誕生之時,雖然在中原是以華夏族為主導的,但是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并不只是華夏族一族在這里生活,在四方均有其他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族逐漸統一了中原地區,這些其他的民族也逐漸演變為后來的東夷、西番、北狄、南蠻,我們這個中華最初只是針對于這些四方民族而言。
再到后來中華的文明逐漸的發展完善,居住的環境相對優越,經過了堯舜禹時期,漸漸形成了早期的王朝,由部落社會演替為奴隸制國家,漸漸的人們開始出現明顯的等級劃分,國家體系的逐漸完善,又出現了禮樂制度,中國歷史上最早期制度發展的頂峰是到了周朝,在《春秋》中對于華夏出現了新的定義: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節之大故稱夏。到了這一時期,中華已經成為了文明禮儀的象征。
秦始皇為何以“中華”命名中國?
東周,禮樂崩壞,經過幾百年的征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他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帝王,開創了帝制,以皇帝自稱,治理天下由分封制改為了郡縣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正式建立,在這個背景之下,秦始皇以中華命名大秦帝國所統治的疆域,這也是一個優越感的表現,以自我為尊,周邊蠻夷都微不足道的意思。
除此之外,咱們的古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天圓地方的,而我們自己則位居天下的中央,這符合秦始皇為天下統治者的身份,另外在中國古代,是十分注重傳承的,而華夏族則一直為中原正統的領袖,往上可追溯到華胥氏,為人文始祖女媧的母親,所以秦始皇正式使用“中華”這個稱謂,除了表明天下以大秦為尊以外,也有往上追溯,這是華夏族后裔建立的正統帝國的意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