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公主嶺是一個農業大縣,緊鄰長春。這座城市以前叫做懷德縣,歷史悠久,誕生了很多名人,但是后來改名叫做公主嶺,這是為什么呢?
公主嶺原名叫做懷德縣,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朝。
根據史料記載,懷德縣是東北古老民族肅慎的腹地, 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村落居住,此后一直各朝的重要經濟大鎮。清朝的時候,懷德縣的歷史地位重要起來。
但是,懷德的名字則是在清朝光緒年間正式確定下來。1877年,清朝在柳條邊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懷德縣,駐地八家子,也就是今天的懷德鎮。懷德意義深遠,懷有四方之德,哺育一方水土。此后,懷德縣就成為人們對這方水土的稱呼。
自設立懷德縣以來,在這塊熱土出現和孕育了數十位名人志士:如愛國人士杜重遠、一級戰斗英雄郭中田、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少帥夫人于鳳至、抗日縣長趙澤民、前民政部長李學舉、前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著名歌星李玉剛等,他們都曾是懷德縣人民的驕傲。他們也以為懷德縣人為榮。
隨著懷德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后來設立了懷德專區,轄懷德、榆樹、農安、扶余、德惠、九臺、梨樹、伊通、雙陽、東遼等lO個縣。
熟悉吉林省歷史的人們都知道,如果找這10個縣的核心點,現在的懷德鎮所在地就有點偏南了,所以經過慎重考慮,懷德專區治所從今日的懷德鎮搬到了公主嶺鎮,也就是今日的公主嶺市區。
公主嶺鎮的來歷也很有歷史。公主指的是清朝乾隆的三女兒固倫和敬公主。她也是一個政治犧牲品,嫁給了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后來,固倫和敬公主死后,尸體葬在了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而根據色布騰巴勒珠爾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上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埋于自己的領地,即今公主陵遺址。
(公主嶺)
1898至1903年沙俄修筑中東鐵路時,稱今公主嶺為“三站”,日本侵占東北時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側,改“三站”為“公主陵”,因忌諱“陵”字不祥,遂將“陵”諧音為“嶺”。所以,后來這個鎮就叫做公主嶺鎮。
隨著懷德專區治所搬到公主嶺鎮,公主嶺鎮的名氣越來越大,經濟越來越發到。后來,公主嶺也曾設市,存在著懷德縣和公主嶺市并存的情況。
1985年,國務院發文,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 此后,懷德縣就從歷史上消失,變成了公主嶺鎮。不過,如今的公主嶺市還有懷德鎮,經濟發展一般,要被曾經的公主嶺鎮甩出幾條街!【參考資料:《清史稿》、《公主嶺的美麗傳說》】(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