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遯兒結局怎樣】古詩詞介紹九十八
元豐六年(1083年), 蘇東坡四十八歲時,他心愛的侍妾王朝云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蘇軾是大喜過望,把兒子取名為遯,小名干兒。遯是易經中第三十三卦,意為躲避、歸隱。蘇東坡鑒于自己卷入了黨爭,幾乎吃了一世的苦頭。所以希冀他的愛子,長大后千萬別摻和政治。而且在兒子滿月的洗禮上,寫下了著名的《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歷來人們在介紹這首詩時,都指這是蘇軾在反諷,為自已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其實這首詩更多的是凝聚了蘇東坡對遯兒的深愛,但愿遯兒能幸幸福福地過一生。
然而這遯兒以后究竟結局怎樣呢?果真如蘇東坡所期望地那樣“無災無難到公卿”嗎?否,現實是極其殘酷的!
據蘇東坡后來寫的詩里看出,這個遯兒眉眼十分像自己,而且出生只有幾個月時,已經懂得吃東西謙讓,而且喜歡上了書本。蘇東坡一家都視此兒為掌上明珠。并作為開心果,忘掉了貶謫在黃州的苦難。
正當蘇東坡一家其樂融融之時,不幸終于不可避免地降臨了。第二年的三月接到詔命,調遷蘇東坡為汝州副團練使。圣命難違,蘇東坡只得在四月份攜家帶眷,踏上奔赴汝州的旅程。由于旅途顛簸,到金陵時,剛滿十個月的遯兒經不起折騰,于七月二十八日因病夭折于王朝云的懷中!這對王朝云來說,無疑是一個睛天霹靂,被打擊得幾次昏死過去。蘇東坡也傷心得老淚縱橫,寫下了下面這首凝聚著極其悲痛和懊悔的悼詩,題為:
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遯,小名干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詩哭之。
一共兩首,其意貫連。
其 一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
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搖頭卻梨栗,似識非分恥。
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
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蘇東坡說,該兒長得極像自己,而且很小似乎就喜歡書本,懂得謙讓。在黃州這樣的流放處境里,我平時是難得一笑。但自從有了你,就能放顏開懷。但是這么可愛的小孩,老天突然把你奪去,那是我的罪孽連累了你啊。回家后再也不能抱著你嘻耍,淚水不由自主地瀉滿胸襟!
其 二,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
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臥終日僵。
中年忝聞道,夢幻講已詳。儲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
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知迷欲自反,一慟送余傷。
我的悲痛日久可能會慢慢地變淡,可是你的母親撕心裂肺的哭聲真讓人不能卒聽。她僵臥在床上不吃不喝,要跟著你同去。你的衣裳還掛在架上,無人吸的奶水,漲得流滿床上。雖然我已近天命之年,知道人生如夢。但我是懂得醫道的,而且藥物也堆積如山。為什么我不自已給你開藥醫病,反而去求人開方子,最終落到這么個悲慘的下場。都是太愛你了,去相信“醫不自醫,卜不自卜”的俗套。現在是懊悔得衰腸寸斷。但是一切都已經噬臍茣及了,只能忍著慘痛送你上天堂!
十七年后,也是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也上了天堂。是巧合,還是上蒼的特意安排?
可憐的蘇東坡!更可憐的王朝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