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之路
如今是思想發達,社會發達,事事都講究科學。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仍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廣為流傳,雖然言語簡單,但這其中所說的道理也是能夠令人借鑒的。接下來,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這樣一句俗語,正所謂“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值得一看。
這句俗語說的又是啥意思呢?它所指的意思就是男子,差不多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就應該迎娶妻兒,而到了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就應該要有自家的孩子,為家族延續香火了。那么,這下半句俗語又是說的啥呢?
因為在古時候,醫療條件并不發達,所以人們的壽命普遍都不長。而早婚的話,在那個時代而言也是一個十分平常的事情了。甚至還有一些相關的律法規定,要女子在十三四歲就要嫁人。所以,在那個時代男子如果到了二十歲左右還沒有娶上一個妻兒,那就是一件令人嘲笑的事情了。不僅旁人會指指點點,就連自己的家人也會跟著很著急。
成婚之后的一件大事就是生下孩子,為家族延續香火了。所以如果男子在成婚后久久也沒有自己的孩子。旁人自然會認為,他們日后再能夠有自己孩子的幾率就幾乎沒有了。要知道,在那個封建年代中,人們的思想會十分傳統。有這么一句話說的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所以要是一對夫妻結婚后久久沒有孩子的話,就是一件抬不起頭的事情。
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所說的就是“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為何會說這下半句是精華所在呢?因為它可謂是深刻的道出了人生呀。
一個人如果在達到了四十歲這個年紀,就已經完全的步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在這時候,所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有老人,孩子,家庭等等。所以,在這個年齡時最為渴望的就是財富了。與其去抱怨命運的不公,或者是一些其他問題,還不如去為了家人好好努力奮斗。
待到了五十歲左右的年紀,也走過了人生的一大半了。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上,自然也是看得開,活的明白了。所以,在這個年級時就并沒有這么多追求了。可以曬曬太陽,也可以想想年輕時候的人和事!
走到了六十歲左右,有些人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往后的時間所剩不多了。于是,往往會在閑的日子中,為自己的后事準備。這一切也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結尾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大家覺得它有道理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