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故事使我很受觸動: 傳說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在屋里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17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到磨坊會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驢子驚嘆道:“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老馬說:“其實,我們跨過的距離是一樣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 其實,蕓蕓眾生中,原本相近的一群人,為何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就像那匹老馬與那頭驢子,當老馬向西天前進時,驢子只是圍著磨盤打轉。 我想,人生、教學莫不如此。可能教了十年、二十年,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的引領,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能結果也許真是原地打轉,可能越轉越熟,但未向前發展。 我們有這么多的年輕教師,希望他們到我們這個年齡,比我們要有成就。而教師培訓正是這樣一次引領理念、自我提升的契機。因為,對于新教師來說,教師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內容等諸多問題的探討研究,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而對老教師來說,似乎又都有這樣的體會——“好課應當是越講問題越多”,當然“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獲”,正是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更新了教學理念,規范了教學行為,不斷發現了教學提升的路徑。 教師的工作繁忙、瑣碎且有壓力,每日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生的思想工作、處理班級事務等等,如果教師沒有一個人生理想作為生活目標,沒有一個教育理念作為行動引導,不知道自己終日的忙碌為了什么,那么教師的工作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處于忙亂之中,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職業倦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活動是由一組沒有底片的照片組成的。因此反思應成為教師的工作常規。教育教學是一門具有獨特規律的科學,同時也是一個目的性、針對性、具體性以及靈活性都很強的實踐活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善于總結,并把總結的經驗應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學中,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擁有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教師應生活在對教育理想實現的期望中,生活在對自己教學提升的不斷期望中,因為當“希望停止時,生命也將終止”。教師培訓就是一次引領的過程,通過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幫助大家反思前行。實踐業已證明,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成熟的有效方式。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善于積累反思的人;一個不反思的教師將不可能前進,將會一輩子平庸。 快樂來自心境 有人說:“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你喜愛的職業,那么你就沒有一天在工作。那你在干什么?在享受啊!”又有人說:“一個人的幸福不是因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當今教師已經被公認為是產生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通過個人的力量來立竿見影地改變外部環境并不現實,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教師自己心態的調整和工作方式的變化。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面對的永遠是活潑潑的生命。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總有一種力量在逼促自己前行。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雖然兩袖清風,卻能為自己留一份潔凈的心境。 不會快樂思考的教師很難快樂地工作,不能快樂工作的教師很難享受生活的快樂。如果我們把教書育人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就會在工作中獲得快樂,產生成就感,產生滿足感。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讓我們以愛心為基礎,在教育學生詩意生存的同時,以自己教學生命的不斷成長、收獲作為教師詩意生存的快樂! |
一則故事使我很受觸動: 傳說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馬在外面拉東西,驢在屋里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17年后,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到磨坊會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驢子驚嘆道:“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老馬說:“其實,我們跨過的距離是一樣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有停。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 其實,蕓蕓眾生中,原本相近的一群人,為何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就像那匹老馬與那頭驢子,當老馬向西天前進時,驢子只是圍著磨盤打轉。 我想,人生、教學莫不如此。可能教了十年、二十年,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的引領,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可能結果也許真是原地打轉,可能越轉越熟,但未向前發展。 我們有這么多的年輕教師,希望他們到我們這個年齡,比我們要有成就。而教師培訓正是這樣一次引領理念、自我提升的契機。因為,對于新教師來說,教師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內容等諸多問題的探討研究,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而對老教師來說,似乎又都有這樣的體會——“好課應當是越講問題越多”,當然“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獲”,正是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更新了教學理念,規范了教學行為,不斷發現了教學提升的路徑。 教師的工作繁忙、瑣碎且有壓力,每日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生的思想工作、處理班級事務等等,如果教師沒有一個人生理想作為生活目標,沒有一個教育理念作為行動引導,不知道自己終日的忙碌為了什么,那么教師的工作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處于忙亂之中,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職業倦怠。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活動是由一組沒有底片的照片組成的。因此反思應成為教師的工作常規。教育教學是一門具有獨特規律的科學,同時也是一個目的性、針對性、具體性以及靈活性都很強的實踐活動。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善于總結,并把總結的經驗應用于日后的教育教學中,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擁有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教師應生活在對教育理想實現的期望中,生活在對自己教學提升的不斷期望中,因為當“希望停止時,生命也將終止”。教師培訓就是一次引領的過程,通過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幫助大家反思前行。實踐業已證明,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成熟的有效方式。優秀教師無一不是善于積累反思的人;一個不反思的教師將不可能前進,將會一輩子平庸。 快樂來自心境 有人說:“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你喜愛的職業,那么你就沒有一天在工作。那你在干什么?在享受啊!”又有人說:“一個人的幸福不是因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當今教師已經被公認為是產生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導致職業倦怠的原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通過個人的力量來立竿見影地改變外部環境并不現實,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教師自己心態的調整和工作方式的變化。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面對的永遠是活潑潑的生命。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總有一種力量在逼促自己前行。 沒有一個職業,如教師一般,雖然兩袖清風,卻能為自己留一份潔凈的心境。 不會快樂思考的教師很難快樂地工作,不能快樂工作的教師很難享受生活的快樂。如果我們把教書育人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就會在工作中獲得快樂,產生成就感,產生滿足感。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讓我們以愛心為基礎,在教育學生詩意生存的同時,以自己教學生命的不斷成長、收獲作為教師詩意生存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