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開展的“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初中學校教師,親身參與了該活動,在活動中聽了不少老師所講的課,看了不少老師所寫的說課稿,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
在這次“比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在講課時,雖然經過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但在設計課堂教學中,沒能充分考慮學生,導致在上課時教師“唱獨角戲”,一節課教師從頭講到尾,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沒有體現。如何改變這一現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在“比教學”中讓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得以提高呢?筆者認為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在觀念和教學行為上加以改變。
一、關注學生,用心教學
新的課程提出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要改變傳統的以學科為本的教學觀,要把學生當成孩子來看,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都要求我們教師時刻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關注,這種關注還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施教,這種用“心”施教要想法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要在課堂上體現教師熱切的情感、體現出教師對學生行為的關切。
二、尊重學生,合理引導
“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教師決不要認為想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么樣。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知識強加給學生。強加,不但加不進去,而且也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正如同牽牛喝水一樣,你只需把牛牽到河邊,它自會喝水,如果你強按牛頭,它是怎么也不會喝水的。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與成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有別于成人,作為教師要也應當“把孩子當孩子”,在課堂教學中,想法將學生們引導到知識的海洋中,讓學生自由歡快的“暢飲”知識。
三、相信學生,“放手”教學
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他們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渴望成功的,因而要相信學生,對每一位學生充滿信心。
相信學生要學會放手學生。放手是教育的起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解放小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說;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擴大眼界,各學所需、各教所知、各盡其能;解放小孩子的時間,給他們以空間來消化學習,并且學一些自己渴望的學習,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絕不能把兒童的時間全部占滿,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所以教師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少講點,要目中有人,放手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讓學生能成為課堂主角的課堂才是好的課堂。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放手學生,作為教師的你我才能感覺到幸福!
(保康縣過后坪鎮中心學校 張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