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一場心靈之旅
鹿城實驗中學 金翀翀
兩年前,在懵懵懂懂之中帶著些許誠惶誠恐走進了溫州市楊暉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大門。之前,對于我來說楊老師是生活在報紙里的新聞人物,是講座論壇里的焦點人物。而今站在我面前的她卻是如此平易近人、親切隨和。無論是與我們談教育、還是談班主任工作,楊老師總是娓娓道來地講述她的觀點和經歷,笑容溫婉地指點我們。作為導師的她總是散發著獨具天然的人格魅力,她用她無比的親和力吸引著我們跟隨著她的步伐行走于她的德育之旅。楊老師的引領,工作室同伴們的陪伴,你會覺得這場旅行絕不讓你產生任何疲憊煩躁倦怠之感,反而會有如陽春三月踏青般的歡樂和欣喜。歡喜于一路的風景,驚喜于一路的發現,竊喜與一路的收獲。十九次的活動,理論學習、交流心得、聽課評課,課題研究,每次活動都架起一座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名師的熏陶,同伴間毫無保留的經驗分享,各種智慧的碰撞……,讓我在這個團隊中不斷地成熟起來。這兩年,我的收獲不僅僅是一張張的證書,更是一次次心靈的成長和收獲。
一、聆聽,汲取
在這里,我脫下教袍,滿懷赤子般的好奇與憧憬,拾撿“智慧”的貝殼,傾聽心海的聲音。
潘建中院長《有效教學實施策略的視點探索》的講座。介紹了國內外有效教學研究的現狀,讓我明確了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獨到的見解,生動的例子,風趣的語言,讓我深受啟發。鄭平老師的《班主任的專業與實踐》的講座不僅充滿知識性,而且還充滿趣味性,在他的描繪下,教書育人不僅充滿了樂趣,更充滿了生機。我想真正的教育應該就是如他所述的那般迷人,充滿魅力吧。把心投入到這樣的教育中去,我們才能感受工作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曾蓉蓉老師的德育說課講座。她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向我們闡述了該如何進行德育說課。幫助我明確了概念,理清了思路,曾經對班會課說課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陳素平陳老師的講座“從實踐到文本——中小學教師科研論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在她的引導下,我明白了該如何更恰當地擬定標題、選擇材料、確定結構、提煉觀點。陳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不僅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更結合了教學實際,使聽者能有可行、可用、可學之感。更難得的是陳老師在講到“怎樣寫好論文”這一內容時,將我的一篇論文《讓任課老師成為德育教育的無冕之王》作為范例進行剖析,指出了里面的優點與不足,結合論文的問題所在給出指導性的意見,讓我頓時有了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經過陳老師的潤色,這篇文章頓時換了新顏,讓人不得不佩服陳老師的才能!
9月,我們來到南京參加為期6天的市首期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第2次集訓。培訓關注當前中小學班級管理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現代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理念研究,提高班級活動組織、問題診斷、學生心理輔導等教育管理能力,培養班主任的教育創新精神。此次培訓邀請了來自南京教育界各個層面的專家為學員們進行精彩的講座。南京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張之滄教授《教育美學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江蘇省特級教師蘇華老師《學生心理問題早期識別和輔導》,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建教授《班級領導力與班主任素養》,全國班會課大賽特等獎獲得者袁子意老師《班級資源開發和整合》,江蘇省優秀班主任史菁老師《夢想就是這么簡單》,南京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殷飛教授《從班主任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這些專家這些專家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或幽默,或激情,或溫婉,雖然風格迥異,但是他們對教育的熱忱讓我深有感觸。尤其是史菁老師。他的故事草根得讓我有共鳴,而他的理想又遠大得讓我向往。欣賞這個會講故事的,充滿創造力的,滿懷夢想,有著決心和勇氣一往無前的男人!
專家們精辟的論述仍回蕩在耳邊,前沿的教育理念引領我去思考以前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既是對原有的教育觀念產生的沖擊,又是一種融合、更新和完善。
二、閱讀、反思
在羨慕、感嘆名家怎會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之時,我也看到了自己所缺失的部分——大量的閱讀。只有閱讀,才能讓你成為一名有厚度的班主任。
于是,我也慢慢開始去閱讀了,去有目的地閱讀,反思,積累。我讀教育書刊、讀文學名著,讀學生,讀生活,從有字書中汲取教育經驗,在無字書里積淀人生閱歷。《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教育應該不一樣》、《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第56號教室的奇跡》,《生命與使命同行》、《把班級還給學生》、《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楊老師為我們精心挑選的數目中,最喜歡這幾本。羅恩老師,雷夫老師讓我看到了教育者純粹的愛。《教育應該不一樣》、《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我看到教育者的探索和反思。《生命與使命同行》、《迷戀人的成長——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讓我看到教育者的責任與胸懷。
閱讀,讓我站在一個更高的位子,更新的角度去審視自己。每一次的閱讀都給了我新的思想、新的啟發,他們的的教育新理念在我心間越發明晰,這一切為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前后寫了近萬字的讀后感。
閱讀不僅僅是功利地讓我專業成長,更有一種讓人平心靜氣的力量。讓我的心變得更溫柔而堅韌,充滿童趣,對學生永遠充滿期待,不急不躁,淡定從容。讓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加穩重而富有耐心。
閱讀,也開始在我的身上彰顯力量!
三、實踐、成長
在聆聽中汲取,在閱讀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于是我努力實踐著。主題班會是我們工作中最重要的實踐。楊老師的班會序列化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也提供了一個平臺。她親自以感恩教育為主題開了一堂最實效的主題班會《走到一起來》作為示范。從主題班會的設計、準備、注意等多方面談起,對如何設計一個好的主題班會進行了分析,并指導我們認識什么樣的主題班會才是好的主題班會。楊老師循循善誘的培訓,把我們這些身在霧中的班主任帶到了一灣寧靜的海灘。
此后,我參與了工作室一些列的同課異構活動,養成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集體榮譽感教育,每次都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是工作室第一個開主題班會的人,這也是我第一次開班會公開課。我選擇以書香班級為主題開課《enjoy reading》。在課后的交流和探討中,我明白了所謂班會課的選題切入及選題應從班級中的實際問題考慮,解學生之所需,解學生之所惑。明確了班會課設計的原則之一即設計應有坡度與層次性,隨著課堂的進程以及學生理解的深入,到最后一個環節的拓展應使學生的心靈微顫,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班會課的預設性如果太強,則會使一堂課缺少了生成美,學生的情感體驗便也隨之缺失。眾人點撥、提醒,思想的碰撞、激發。我錄音、筆錄、思考、修改、上課、反思忙得不亦樂乎。我不斷思考,不斷請教。每一次活動都讓我歷經一次洗禮。是的,當我們站在一定的高度,我們的眼界會變得開闊,我們的胸懷會變得博大,漸漸,我從教學思想、教學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創新能力上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為自己今后的教育實踐打下基礎。
這兩年來楊老師引領我們行走在德育的道路上,向我們展示沿途無比美麗的風景。一路行來,一路收獲。這兩年可以用緊張和忙碌來概括它,用溫馨與幸福來呈現它,更可以用收獲和成長來說明它。我學會用心去體會和記錄發生的身邊的故事,我的《“麻辣老師”的治班之道》獲得2012“黃浦杯”長三角征文比賽區一等獎。我帶著帶班三年的故事《處處皆風景》為鹿城區德育論壇講座。參加鹿城區班主任素養大賽,獲得一等獎。。。雖然,獲得的成績并不是那么多彩傲人。但這兩年的學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德育之路,讓我明白該如何走好這條路,讓我的心變得充實、滿足,因為充實滿足而變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