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蘇軾與杭州的故事
· 修井
蘇軾第一次來杭州任通判之職時,恰逢供給市民飲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蘇軾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與知州陳襄對六井進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飲六井水。
· 賑災
蘇軾第二次剛到杭州,就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冬春水澇,之后又遇大旱。蘇軾決定把用來修葺官舍的錢,先買米賑濟饑,又反復上疏,奏請朝廷減輕本路賦稅,免除積欠,加大常平倉米的購入,以備饑荒。由于蘇軾的反復請求,朝廷決定撥本路上供米二十萬石賑饑,寬減上供米三分之一,并賜度牒三百道以助賑饑。結果米價漸落,元佑5年春沒有人餓死。
· 治病
元佑四五年災荒之際,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陸交會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別處都高。蘇軾派人作稀粥、藥劑,救活了很多人。考慮到杭州重鎮,蘇軾捐了五十兩黃金,加上公費,合起來辦了一個病坊,叫做安樂坊,收納貧困病人,為其治病。蘇軾親率醫生分坊治病,得醫而愈者千余人。在古代官方慈善醫療事業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 浚湖
蘇軾元佑四年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時,西湖的沼澤化已經十分驚人了。根據蘇軾的觀察,對比他十六年前離杭時的情況,他說:“熙寧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蓋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間,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橫,如云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倍骱鹬鵀榘傩蘸娃r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后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咸苦,勢必耗散。”直接影響著杭州的存亡。面臨著這樣的嚴重的威脅,蘇軾立即著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順便指出,這個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蘇軾主持的這次疏浚工程是規??涨暗?,他拆毀湖中私圍的葑田,全湖進行了挖深,把挖掘出來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處筑成了一條溝通南北的長堤,后人稱為蘇公堤。
· 開河
杭州中貫運河,舟行市中。但長期以來,地方官貪圖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積,漕河失利,舟行困難,不得不三年一淘,勞民傷財。蘇軾親自視察杭之水系后,帶領人民疏浚茅山、鹽橋二河各十余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幾十年來浚河從未達到的深度。又根據精通水利的蘇堅的建議,在兩河間筑堤閘,控制河水與潮水。自后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
· 引水
上次修好的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廢堙,杭州人飲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賣到八錢。蘇軾決心徹底永久解決百姓用水問題,親謁茅廬拜求前次參與治井現已年過七十的老僧。蘇軾采納了老僧的建議,用瓦筒取代竹管,并盛以石槽,使底蓋緊密,經久耐用,并且還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門外離井最遠處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萬戶,并擴大了供水范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