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綱”為綱,回歸基礎。準確把握《考綱》所列知識點及其指標體系,并把對高考知識點掌握的系統性、認識的準確性、理解的深刻性、應用的完整性,貫穿于第三輪復習的全過程。以復習內容的基礎性不變,應對高考試題的萬變。
①“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是命題人必須遵循的“法規”。第三輪復習要高度重視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重新學習《考試大綱》,以“考綱”作引領去回歸課本,梳理考點,哪些是必考的,哪些是必不考的,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并掌握每個考點包括的內容,每個內容包括的要點,每個要點包括的層次,切實做到準確、全面、深刻。在梳理過程中重點解決那些記得不準、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依據在一、二輪復習中學生易出現的帶有共性的錯誤認識,以問題為線索,對重點知識點的認識、理解、記憶和應用加以強化。
②教師務必處理好回歸基礎與綜合訓練的關系,題目是永遠也做不完的,碰上高考題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在這短暫的幾周復習時間內必須把夯實基礎,完善知識系統放在第一位,要統籌安排好時間,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時間和空間。萬不能把第三輪復習當成綜合訓練、做模擬題的過程。
③走馬觀花式的泛讀教材是無效的,必須按考綱知識點順序梳理知識,要指導學生建立“回歸基礎”筆記本,以書面表達的形式自行編織出考試知識網絡,該記的要記準,該背的要背熟。特別要結合重點知識、主干知識的應用,強化對所考知識點地掌握。
2、總結反思,有的放矢。復習內容的確定和復習過程的設計,一要依據《考綱》要求,二要針對學生在第一、二輪復習中出現的問題。
①結合“教師的錯題檔案”、“學生的錯題本”,認真梳理學生復習中的盲點、疑點、易錯點、易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復習內容和復習過程,力求通過一些針對性的講授、練習、講評、感悟澄清并落實學生在知識理解和應用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
②前兩輪復習,學生做了大量的題目,經歷了解題中的坎坎坷坷,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應用的思路不斷擴展,鞏固這些學習的成果應是本輪復習的首要任務,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選擇的對以前做過的題目,特別是二輪復習中做過的題目、試卷、例題進行廣泛閱讀,從中歸納、總結各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方法。
3、精當練習,中檔為主。習題的選擇要突出針對性、典型性、綜合性、靈活性、探究性和開放性。
①每一個題應該是每一類題的代表,做到由題及類,觸類旁通,“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題不在難,有思想就靈”。專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也是第三輪復習的重要任務,但其訓練的目的應以進一步發現學生知識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為主,以及時進行彌補。
②為提高訓練的實效性,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的集體研究,以保證訓練題的針對性、典型性和綜合性。綜合模擬訓練可以適當選擇各地市二模考試題,因為各地市二模考試題集中了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的智慧。
③對學生所做習題和試卷要加大批改力度,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答卷中的問題,包括知識的、能力的、卷面的。訓練題的選擇、批改、講評要以中檔題為主,難度偏大的題目堅決放棄。要堅決制止在本輪復習中師生鉆難題的現象。
4、突出主體,狠抓落實。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閱讀、歸納、體驗、感悟,才能達到查缺補漏、提升能力的目的。為此,本輪復習更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調控復習內容的時間和空間,更應嚴防教師的包辦代替。為此要特別抓好以下三點:
①放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于本輪復習時間的四分之一,要結合各學科實際統籌計劃或集中進行或分散使用。
②學生自主時間的利用要要科學引領,或回歸課本落實基礎知識或研讀“錯題本”總結歸納,嚴防學生鉆入題海。同時,要強制學生手腦并用,加強監控,提高實效。
③教師講授、習題訓練、模擬考試及講評要在安排的課時以內完成,自習時間必須還給學生。
5、關注薄弱,突出重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考試,學生還不適應,一是知識的儲備不夠系統,二是答題的程序還不夠科學。
模擬訓練的課時安排可適當向綜合傾斜,要加強綜合科目教師的集體備課,加大對綜合試題的編制、篩選、講評的研究力度。答題順序原則上還是提倡先易后難,做到“巧做低檔題,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6、精細計劃,加強監控。年級工作安排要精細到每一天,備課組安排要精細到每一節課。
①在二模質量分析的同時,要依據實際對第三輪復習工作的目標、思路、策略、措施、標準、要求等對全體高三教師進行培訓,以糾正錯誤認識,統一復習思想,最大限度的發揮第三輪復習的效能。特別是知識方面的查缺補漏與能力方面的模擬訓練不可偏廢。
②各備課組要研究制定第三輪復習工作項目安排表,要舉行備課組復習計劃交流研討活動,使計劃盡可能科學、完善、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③最后幾周的教學工作務必要加大監控力度,要調動各方面的管理力量對教與學的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萬不能認為已成定局,就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