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20年建成,到1925年10月10日改名故宮博物院,505年間,歷經(jīng)明清兩代24朝,它一直有一個令人敬畏的名字——紫禁城。
可是,它的主色調(diào)明明是紅色和黃色,可為什么叫“紫禁城”呢?為什么不叫“紅禁城”或“金禁城”呢?
雖然紫禁城中確實有不少紫色,但是相對于紅色和黃色來說,簡直不值一提,紫色甚至還沒有綠色、藍色和黑色使用的多。
其實“紫禁城”名字的由來,可以分3個部分,分別是“紫”、“禁”、“城”,我們一個一個說。
先說“城”。世界有5大宮,分別是北京的故宮、巴黎的凡爾賽宮、倫敦的白金漢宮、華盛頓的白宮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但是只有故宮曾叫“城”,從來沒有聽說過凡爾賽城、白金漢城、白城和克里姆林城。
為什么故宮能叫“城”?很簡單,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建筑構(gòu)成就清楚了。故宮有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四座城門,有長3428米、高10米的高大城墻,有寬52米的護城河,甚至西北角還有城隍廟。城門、城墻、護城河、城隍廟,一般城池具有的基本元素故宮都有,古人稱之為“城”一點也不為過。
再來說“禁”。這個就更加簡單了,因為故宮在以前曾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大內(nèi)禁地,哨崗林立,戒備森嚴(yán)。
除了宮女、太監(jiān)和侍衛(wèi)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大臣以及被特許人員才能進入。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了,就是靠近一些,都可能有殺身之禍。
最后說“紫”,這要說到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我國古人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三垣分別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因為紫微垣在三垣的中間,所以有“紫微正中”的說法。
在我國古代,人們認(rèn)為天上有一個至高無上的天神——玉皇大帝,主宰三界,而他就住在天空正中央的天宮里面。由于天空的正中央就是紫微垣,所以古人又把天宮叫做“紫宮”。
我國古代皇帝都自稱天子,即上天之子,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既然“天父”的住所叫“紫宮”,那么兒子的住所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叫“紫宮”。結(jié)合上面說的“城”和“禁”,紫禁城的名字便應(yīng)運而生。
其實,除了“紫禁城”這個名字跟古代的天文觀有關(guān)之外,紫禁城的整個建筑布局也跟古代天文觀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
整個北京城有外城、內(nèi)城、皇城、紫禁城,城城相套,而紫禁城則居于北京城的中心,這就是按照“紫微正中”之說修建的。
天上的太微垣南邊有三顆星,被古人視為三座門,與之相應(yīng)的,紫禁城的南面建有端門和午門,而午門的東西兩側(cè)又建有左、右掖門。
在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一條金水河,它對應(yīng)天上的銀河。外朝三大殿居高臨下,象征著天的威嚴(yán)。
乾清宮和坤寧宮,象征天(乾)地(坤)。乾清宮東西兩側(cè)的日精門和月華門,象征日月。東六宮和西六宮,象征十二星辰。剩下的宮殿,則象征群星環(huán)繞,比如角樓就象征二十八宿中的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