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1.如何確定詩詞寫了什么內容。
2.鑒賞詩詞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教學設想:多結合例句加強感悟,盡量把補充練習中的例句對位到知識點中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高考熱點(見課本P116。僅作最簡單的提示)
二、高考題例
〖1994年·全國〗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995年·全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998年·全國〗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們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1999年·全國〗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露聯拳靜,船尾跳魚拔刺鳴。
〖2000·全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001·全國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2000春季高考〗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001春季高考〗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三、考前準備(略講。用時1分鐘)
四、考場策略(課本上的內容僅作補充)
(一)先弄清寫了什么?
1.寫了什么內容?
這里內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種感情,如鄉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也可以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生活的某種見解。
例:P118“沖刺題2第(4)問”(提示:抓住首句的“愁”字)
2.如何確定寫了什么內容?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題李凝幽居》思考:從這個詩題中可以看出什么內容?
【提示】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
(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
(見課本P118)
例:沖刺題4。思考:詩人的這種隱逸胸懷可以通過哪些關鍵詞反映出來?
提示:悅
(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
如“知否?知否?就是是綠肥紅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講雨后葉子茂盛了花兒凋零了,實際上表達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
(4)調動知識積累。(見課本P118)
例:沖刺
提示:詩中有畫和精忠報國
(二)弄清是怎樣寫的?
1.典型細節的理解
在細節描寫中往往透露著詩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內容,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如2000年高考題中“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閑敲”這一細節,表達了詩歌主人公因約客不來夜過半的煩躁。在分析細節時要注意前后聯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約不來過夜半”和下文的“落燈花”,很可能把“閑敲”理解為表現詩歌主人公閑適恬淡的心情。
2.注意全詩的結構
結構的安排總是為了突出主題和作者的情感。結構有總式、層進式、對照式待。如1996年的高考題整首元曲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后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呼應。
另如P119沖刺8。思考:這首詩是何種結構?
提示:總分總
3.注意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如1998年的高考題,這首的前三聯都是對李凝居住環境的描寫,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居處的幽靜,這是部分。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處的幽靜,也就是整體。在理解上面三聯時如果忘了這個整體,就很可能把這三聯理解成“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另外還要注意詩歌中的典故、神話傳說也是部分,是為整體服務的。
4.注意表達的角度
作者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從多個角度表達,以渲染環境氣氛,加深讀者的印象。如2001年高考題,作者從微雨、帆重、鳥遲、海門深、浦樹遠,從遠景、近景等角度反復地表達詩人的送別之情。
5.注意分析詩歌的意境
要特別注意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弄清作者是通過哪一些景物來構成一個什么樣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題,作者用“湖光秋月兩相和”、“白銀盤里一青螺”來勾畫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例:P118沖刺第1題。閱讀體會其意境。
6.注意環境的渲染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通過環境描寫來調動讀者的情緒,使讀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響,接受作者的觀點或情緒。如1998年高考題,作者用了草徑、荒園、動云根等物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李凝幽居圖,使我們情不自禁地贊美李凝居處的僻靜。
7注意用曲的特點
詩詞用曲,曲有反常,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明月明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是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是以無聲來反襯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渭城朝雨邑yi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樂人之景,可它卻引出了“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心之情;而“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傷人之景,引出的卻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之情。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7.注意語句表達
語言表達可從三個角度講。
(1)從整體上說我們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還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等都要注意。
思考:如1995年的高考題是何手法?2001年春季高考題突出特點是什么?
提示:一波三折,而P119題7是直抒胸臆。/動靜結合。
(2)從句子的角度我們要注意一些修辭方法。修辭方法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主題,強化情感表達,常見的如比喻(“白銀盤里一青螺”)、象征、襯托(2001春季卷以動襯靜)、雙關(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講自己為什么偏愛菊,其實是對菊的品質的贊美,而贊美菊,其實又是贊美人)。其他還有比擬、夸張、通感等都要注意。
思考:2000年春季卷用的何種修辭手法。
提示:表面上講“蟬”,其實是講人。
(3)從詞語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賞用詞的明確、精當。
常見問題有詞性開拓,如“應是綠肥紅瘦”,綠不能肥,紅也不能瘦,肥、瘦本無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這里別具新意,形象、貼切;謂語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還有謂語,但如果加上“像”一類的動詞,上下文之間的聯系就太緊密了,原詩本要表達一種飄蕩的感覺,一加動詞就失去了這樣的感覺;
倒錯的因果關系,如“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易水給人一種悲壯的感覺,不是從過去一直到現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結的情感,換句話說,是因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種“水寒”的感覺。
(三)表達
1.表達的過程要完整
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如”請分析《鳥鳴澗》(2001年春季高考題)一詩春山月夜圖”這樣的一個題目,我們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閑”、“花落”,到月出后“鳥鳴”這一過程中來分析。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敘”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過程的簡析;“評”就是旗幟鮮明的亮出觀點。
如:
2.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
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環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3.表達流暢
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語準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該是能做到的。
五、強化訓練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本題
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卻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兩題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1)此句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
(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