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這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
以往教師由于追求成績,冷言、臟語、咒語、煩語滿堂飄。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么“丑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有的老師會對班里的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神經病”、“傻子”、“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為人、學習、做事。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啰嗦重復,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那么在課堂上教師應如何運用課堂語言呢?請聽聽這些教師的教學語言:孩子們對這些問題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不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你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幫幫他,再補充;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并請思考…… 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有一個問題,是我要請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整潔,書寫也端正。我為你們高興;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里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教師只有把對學生、對職業的愛,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聲、以情動人。只有通過這種包含慈愛、關心、樸實、動人的語言,才能感染學生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心弦,在學生中引起共鳴,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把學生吸引過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我們有理由相信:校園的花朵會開得更燦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