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小品,雖然篇幅短小,表述淺顯,但是手法獨到,內容深厚。作者申說愛蓮的理由,歌頌蓮花的美德,把蓮花比作心目中的“君子”,提倡一種理想人格,所以,《愛蓮說》就是一首君子人格的頌歌。
抓住形貌寫精神。作者描寫蓮花的外形,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由形及神,形神兼備。作者沒有細致描寫蓮外在的艷麗,所注意的是蓮內在的美質即精神。形貌傳神,從外貌中突出其內在氣質和神韻,以此與君子、與作者的人格理想相聯系,借以闡發一種崇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這是作者思想深刻的地方,也是他寫法上巧妙的地方。
運用對比顯思想。作者沒有孤立地頌揚蓮花,而是將三種花、三種人對比著寫。菊花是隱逸者,他們潔身自愛,不謀私利,也不干壞事。可是,比起那些為國家承擔責任、為民請命、貢獻自己卻不謀私利不炫耀個人的君子,這還不是最高尚的。至于那些出于個人目的而出仕,擔任官職只是為自身或家族謀利的人,也就是只知謀取榮華富貴的人,作者內心是很蔑視的,就更不用說那些趨炎附勢、追名逐利的碌碌之輩了。由于有比較、有褒貶,就把蓮花和君子的形象推舉得更高,把作者愛蓮的意思和理由都闡述得更加鮮明而充分。
借助形象巧說理。“說”是古代一種專門用以闡述道理的散文文體。《愛蓮說》全文都在說理,可是妙就妙在它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闡說。文章從蓮花的外表寫到它的內質,從蓮花的生長環境寫到它的生活態度,并很巧妙地把花與人的品格相聯系。作者對蓮花的特征有獨到的發現,他從萬千種花中選擇蓮花來謳歌贊美,就是因為他敏銳地抓住了蓮花的特征,抓住了蓮花與君子人格的可比之點,并用簡潔的文字表現出來。
【同步訓練】
1.用原文說說,周敦頤為什么喜愛“蓮”?
2.作者在文章中贊揚了像蓮一樣的“君子”的哪些品質?
3.襯托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方法,說說這篇文章怎樣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的?
4.作者先寫“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再寫“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為什么最后強調“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你在課外還學過哪些寫菊、牡丹、蓮的詩詞句子?分別寫出兩句。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清高正直、質樸通達、特立獨行、拙樸不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3.作者用“菊”正襯“蓮”,“牡丹”反襯“蓮”,突出“蓮”的君子形象。4.最后強調“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揭露現實,批判趨炎附勢、貪圖富貴的世風,表達作者無奈和憎惡之情。5.菊: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