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種玉
我曾有一名學生,中學時代課外隨意涂鴉的文章頻頻發(fā)表獲獎,高一時創(chuàng)作的10萬字長篇小說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可謂我一生從教難遇的寫作高手,被譽為“80后少年作家”。然而,還清晰記得,那個時候他一遇上應試作文就頭疼,就犯難,活脫脫是個門外漢,冷不防就被閱卷老師判個不及格,甚至得了最低分。
于是,這位可愛又可憐的寫作高手由衷地慨嘆:“我只寫文章不作文!”
從這一感言里,我們讀出了無奈,更讀出了對現(xiàn)行作文考試的不屑。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這中間的反差有那么大?應試作文到底怎么了?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誠然,應試作文受到題材、體裁、時間和篇幅等諸多限制,尚有束縛思想之嫌,是不盡完美的。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作為公平競爭的選拔考試,一定的限制還是很有必要的,務必正視它,冷靜地應對它。倘若無視這一現(xiàn)實,由不屑的情緒進而產(chǎn)生敵視與排斥的行動,最終傷害的無疑還是你自己。
從歷年的情況看,對于應試作文,平日里的那些寫作高手們每每存在著兩大通病:一是無視命題制約,我行我素游離了話題;二是行文洋洋灑灑,卻了無具體內(nèi)容。
同學們平日里作的自由作文,也叫“放膽文”,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盡可以放開你的膽子去書寫生活、抒發(fā)真情。然而,應試作文則首先在題材與內(nèi)容上給你以限制,須過審題立意這第一關(guān),一旦審題失誤,便一票否決。聰明的你,千萬別隨著性子來,唯有正視這些限制,機智應對,才是上策。
此時,我們不妨放下“小作家”的架子,對于作文的審題立意和命題,多作一些入門的基本訓練,不妨確立以下認識:1.好的作文題中沒有一句廢話,其中每每有一個中心句幾個關(guān)鍵詞語在。2.好的作文題應是多角度的,但最佳論點只有一個,這個論點產(chǎn)生于對材料的整體把握。3.供材料話題作文一方面對考生有所限制,卻同時在給考生提供有效信息,指明作文方向。4.應盡可能地將話題鑲嵌到論點中、題目中。
為此,我們首先須增強論點意識:盡可能采用論點型題目,在關(guān)鍵的地方這個論點要鮮明地亮出來,可以將這個中心論點分解為幾個分論點,使論述逐步推進,有所深化。
關(guān)于命題,還是采用論點型題目好。所謂論點型題目,就是這個題目揭示了本文的中心觀點,它通常是一個主謂詞組或動賓詞組。
我們還見到,那些平日里的寫作高手,他們拿手的大多是小說或詩歌等文學樣式,僅僅書寫他們熟悉的那一部分人生經(jīng)歷。事實上,他們生活的圈子和閱讀的積淀還十分有限,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提高,很多話題還是他們的盲區(qū)。他們所作的不少文章,似乎文采橫溢,卻往往是在作文字游戲。他們所奉行的新概念思維,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標新立異,卻疏于立意和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
鑒于此,同學們務必從現(xiàn)在起,從源頭上去擴大閱讀面,廣泛地接觸生活,注重閱讀和生活的積淀,做讀書摘記、寫觀察日記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應試作文而言,唯有在加強審題立意訓練、優(yōu)化結(jié)構(gòu)、美化語言的前提下,依據(jù)各自的寫作實際,保持原有優(yōu)勢,打造自身特色,提升文章內(nèi)涵,才不失為上策。
事實上,經(jīng)由這么多年的寫作實踐,同學們業(yè)已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和風格了:有的擅長描寫、抒情,有的擅長記敘,有的擅長議論,有的熟知古詩名句,有的熟知文人雅士的典型事例,有人專門講述自己的故事等等,這些風格要發(fā)揚光大,由于學業(yè)繁忙,一般也不必再去另砌爐灶。
所謂提升內(nèi)涵,一是要對常用事例挖掘,或正反解讀,或詳略安排,或使其在行文上發(fā)揮作用;二是在論述“為什么”“怎么樣”時務必聯(lián)系自己或身邊的事,姑且作為一個生動的實例。
應試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有思想,含哲理,抒發(fā)積極向上的真情實感,讓人動情,給人美感。其實,高水平的應試作文也是好文章。實際工作中,也十分需要我們?nèi)プ魃杏卸喾N限制和具體要求的文章的,我們的中學時代,實在也很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培養(yǎng)這方面的寫作能力。(源自《語文報高中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