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湖北卷優秀作文選評
張興武
【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嗎?裝鮮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裝礦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圓瓶子,而裝酒的圓瓶子一般又裝進方盒子里。方圓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詩所云:“方圓雖異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題目解析】
從命題角度看,今年的作文題進一步加大了對考生思維品質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力度。2011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舊書”隱含的是“新”, 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材料書信的“變”隱含的是“不變”,今年直接提出“方”與“圓”這一對具有哲學意味的概念。考生在寫作時必須要兼顧到對“方”與“圓”兩者的闡釋,不可偏廢,這樣,就直接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維品質。
從作文題材料呈現的方式看,材料先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器皿有方的、有圓的,方圓之用,各得其妙),繼而提出思考(不止器物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最后提出觀點(上善若水任方圓)。提示明確,確定了我們寫作的方向。
在立意上,考生可在方與圓的“功用”層面展開思路,也可廣泛聯系現實生活和社會人生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辨,比如:“方”代表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那種為實現人生理想而開拓進取、敢作敢為的膽識和氣度,是為人之本;“圓”代表我們為人處世機巧伶俐、左右逢源,是處世之道。還可以逆向思維,反彈琵琶,表達自己在“方”“圓”取舍方面的個性化思考。
在文體選擇上,材料表現出了很強的普適性,考生可敘事,可議論,也可抒情,便于不同個性的考生盡情揮灑自己的寫作才情。
【優秀作文】
隨方就圓,上善若水
湖北一考生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雖是生命之源,但它從不拘泥于任何一種存在形式。它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遙遠蒼穹垂下的珠簾;它也是緩緩流淌的涓涓細流,如華麗羅裙翻飛的衣袂;它更是濺射而出的噴泉,如劃破長空的利劍。
善如水者,遇方則方,遇圓則圓。這既是處世哲學,又是人生智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方,即是規則意識,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努力堅守做人的準則。沒有了方,便折斷了做人的脊梁;沒有統一的規則,帶來的就是社會底線的沉淪。“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與紅綠燈無關”,如此中國式過馬路,直擊中國行人規則意識的要害。交警的勸說,有時換來的卻是威脅與吼叫。難道真是無法可治嗎?有市民提出一次罰他兩百,這真令人錯愕,原來規則在經濟損失面前不堪一擊,罰款比潛在的生命危險更讓人肉疼。但罰不能罰走“中國式”,只有人人恪守為人處世之“方”,才是唯一治本的辦法。
圓,是一種寬厚通融,是大智若愚,與人為善。端午節時,孤寡老人為給孫子買粽子不惜鋌而走險,盜伐林木。但民警發現后,原諒了老人,并接濟老人。這是寬容,是愛心。而在西安,一位交警在執法時拒絕了女同學送來的口罩,態度惡劣。這是冷漠,是死板。對前者,如果不是無路可走,老人何至于觸犯法律,以致晚節不保?民警的“圓”,給了老人以希望,也是社會對老人溫暖的補償。對后者,女學生善解人意,代表民眾傳遞對交警的關懷,遇到冷漠的拒絕,傷的不只是一個人的心。警民互助,偶爾破例又何妨呢?
但是,圓,也不是只顧迎合他人。而八面玲瓏,更不是明哲保身,隨波逐流,而是變通不失底線,靈活中保全原則。近日聽聞一則懷化某副校長跪倒懇求學生好好讀書的消息。初聞心酸,心酸于校長的良苦用心;再讀無奈,無奈于教育原則的喪失;終究還是不解,不解于跪著的校長怎能教育出站立的學生。這一跪,跪出了只圖教育方式創新而喪失底線的行為有多可笑,也跪出了圓滑世故之人的丑惡面孔。
上善若水,隨方就圓,既遵守規則,又能靈活變通,才能彰顯人生智慧。
【亮點】
直面現實,思考顯價值。中國式過馬路是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素材,寫作者由市民提出的罰款治理,聯想到規則在經濟損失面前不堪一擊,繼而思考出罰不能罰走“中國式”,隨后提出唯一治本的方法是人人恪守為人處世之“方”,觀點切合題意,思考彰顯的是正面價值。
正反論證,思維顯辯證。在論證“圓”是一種寬厚通融時,民警原諒盜伐林木的老人,是正面材料,體現的是“圓”所承載的寬容和愛心;副校長跪求學生讀書,是反面材料,展示的是“圓”所負載的圓滑世故的丑惡。正反論證,議論文的辯證思維便得以充分彰顯。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第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