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學組織學生到知名中學游覽,中學校長在講話中說到一事:某著名高校校長來津,偶有小恙,本市最高地方長官邀集專家診治,然后陪同來到中學造訪。校長是以此為驕傲的。
雖然聽到的是轉述,但是依稀可見中學校長演講時的情態(tài)。小學以為知名中學輸送學生而驕傲,而中學也同樣以為著名高校輸送學生為光榮。此為當前中國教育應試生態(tài)的寫照。
回味轉述,有些隱含信息令人不愉快;想來這是知名中學校長在激昂陳詞中沒有意識到的副作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某種特別意識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自己的腦海中。若我們的學校教育不是以為完成人才設計目標而努力,單一把某些考試課程的圖謀應試的強化訓練作為追逐前景,其所標榜的所謂教育藍圖我不知是不是一種虛無的口號。
我熟悉這所學校,也曾在這所學校的文化墻久久流連,為這里走出一大批科學院院士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物而神往,甚至也聽聞過該校的校史介紹,當時新潮澎拜。可是終于在校長的演說中看到了他心底的隱語,知道了在現(xiàn)實處境中,類似一批學校雖然被附加了一些光環(huán),引來學生的艷羨,以及社會各界,包括官員的看重,然而作為學校發(fā)展的規(guī)劃者、引領者,教育實施的帶頭人,在學校行政色彩已經(jīng)被強化的時代,他們的不自覺言行已經(jīng)背離了教育的宗旨。
現(xiàn)在很多人在言談西南聯(lián)大,好像那個艱苦時代的催生出來的異花倒是教育的理想園似的。那里,在一所學校,學生為了獲取知識而學習,在那里教師為了教授知識而教授,大家都很單純,學習與研究已經(jīng)成為學校師生的基本行為。好像不要聽課,不要檢查,不要所謂管理,不要升學率。我不是由此否定現(xiàn)代教育和現(xiàn)代學校管理,而是由此說明當時教育的純粹性。學生樂學,教師樂教,這應該是一切教育管理和一切教育改革的最終歸宿。
學校里越來越不明宗旨,校長越來越世俗化,如此的校園里大約是不存在理想的學與理想的教的。至少聽聞這個轉述之后,我對這位我熟悉的校長有了異樣的看法。其實,大家都需要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以當初張伯苓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為例,他為了學校發(fā)展也需要想軍閥妥協(xié),爭取資金援助。他說,要用糞土去增加莊稼的營養(yǎng)。他的妥協(xié)也是為了實現(xiàn)一份教育的理想。而我們現(xiàn)實中的一些校長與張伯苓比,在思想境界上有著天地之遠的距離。
由此看,學校校長倒是需要有一些操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