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容易忽視的下意識行為
上一堂有價值的課,這需要老師付出一生來苦心經營,上一堂公開課,那需要許多人凝聚心力才會達到一定的境界。公開課的里里外外,個中滋味,外人很難想象。沒有辦法,許多人選擇了反反復復試上,甚至有些人來個假戲大表演,本以為可以忽悠聽課者,殊不知卻大大地影響了教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這里談的公開課,弄虛作假,過于追求華美的除外,僅僅指開始接近原生態這樣類型的課堂。如皋大地,人杰地靈,出現了一些特級教師,也自然成立了一些名師工作室,我們可以多一個平臺,看到一些研究式的公開課。看得多了,也就有了心得,我覺得這些公開課,總是在跟三種下意識行為作斗爭,一旦成功,自然執教者欣喜若狂,一旦失去了重心,自然悲觀絕望。
真正的教育改革者,我覺得應該勇于看到自己的弱點,不要老是把課堂的成敗歸結為孩子們不配合上面。
下意識之一:缺乏必要的耐心。
這樣的公開課,由于沒有反反復復地磨課,就算試上了一兩次,但是面對的學生不一樣,自然心里也會沒底,再看看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行或專家們,自然更加的緊張。我們審視一堂課,老師常常會缺乏必要的耐心。一個問題下來了,沒有給足時間讓孩子去討論,就算討論了,孩子回答問題,也一個勁兒地想著自己的答案,很少去比較孩子的答案存在幾分合理性。有時候,一個孩子在那兒打烊了,或者回答離老師心中的答案有相當大的距離,此時旁邊如果有孩子舉手或者提出一些與自己接近的想法,此時的老師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自然放棄了眼前的孩子,而把機會讓給了其他孩子。課堂問題表面上解決了,可是孩子的思考過程不免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佐藤學先生不簡單,他喜歡把課一一錄下來,然后再仔細分析。我覺得這樣的細節,在聽課的過程中是很難體會的,只有把目光放到孩子的發展的高度,才會知道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老師們不是關注孩子的可接受性和理解效果,而是把一堂課的成功本能地歸結為流程是否順暢,這樣的課究竟有多少實際效果,我看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說實話,課堂上,一個并不知名的教師想要在耐心方面做足那是需要勇氣的,畢竟下面聽課的人也是把課堂的完整性看做一堂課好壞的重要著眼點,除非你是稍有名氣的人物。
下意識之二:關注少數的孩子。
一堂公開課,我發現常常是幾個孩子和一位老師在進行盡情地表演,其他孩子充其量只不過是看客而已。老師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把問題交給一些舉手快、回答問題出彩的孩子,無論自主怎樣的充分,探究怎樣的熱烈,你審視整個課堂,能夠回答問題的孩子并不多。有時候,明明有孩子在猶豫中把一只羞澀的手舉起來,可是,老師往往無視這樣的舉動,為了趕進度,總把機會留給了其他活躍的孩子。這下好了,這樣的孩子只能成為課堂的旁觀者。記住,那些大大咧咧回答問題的孩子不一定就會學到多少東西,他們的行為往往是由性格決定的,真正地思考者恰恰是那些比較羞澀的孩子。如果老師關注這樣的孩子,說不定會得到一些奇思妙想的答案。我們的課堂憑什么才能夠關注全體,面向未來,不就是老師隨時都在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然后給不同性格的孩子不同的展示平臺嗎?孔子就不簡單,他面對性格外向的孩子,要求其考慮再三,面對性格猶豫不定的孩子,則鼓勵其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方面,我們的老師自然很難照顧到,更何況這是一群陌生的孩子,老師關注少數孩子,與少數孩子互動也就見怪不怪了。
下意識之三:出現一些無謂的環節。
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是不是呀,對不對呀,行不行呀之類的話,這樣平時非常多見,在公開課自然少了,可是這樣的下意識環節還是看到不少。有些老師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故意在弱智問題上下功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障眼法,生怕孩子出現冷場,不由自主地設計一些沒有價值的問題,以便調節氣氛。語言類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發現老師在就文本說事兒,一連串問題下來,老師可以不經過任何思考就可以知道答案,這樣的環節有時候會浪費將近八分鐘的時間,至于孩子能夠得到什么,恐怕只有老師心中清楚。緊張的氛圍,老師一旦出現膚淺的教學環節或者多余的環節,那么可自然會拖泥帶水,拖課也就非常自然了。我覺得有勇氣拖課的老師還是講良心的,有些人只能搞一個虎頭蛇尾,一開始精彩不斷,后來匆匆而過,說不定下面聽課的人也會莫名其妙。老師如此,孩子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堂好課需要一個人一輩子經營才會有生命,我看確實如此,也許下意識的行為還有許多,自己認識淺陋,說了幾個,與君共勉吧?。ㄥX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