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維尼當年,小學懵懵懂懂度過,初中過得比較從容,到了高三才算學習比較緊張,但還有空閑去讀些閑書,最終依靠學習方法有些特色順利考入名校。而現在這一切已經成為八十年代的陳年舊事了,時代不同了!現在初二的學習強度已經可以比肩我當年的高三了,作業、卷子寫到十一點是尋常事,一般的孩子能夠好好完成作業就不錯了,哪有充足的時間再去培養孩子的興趣、習慣和動力?
但是我說這些,并不是在抱怨教育體制——那是在做無用功,需要做的是清醒地面對現實,尋找應對之策。
感謝上天,在緊張的中學生活之前,還給孩子留了小學的六年時間,可以從從容容地幫助孩子培養一些對學習真正重要的東西。
一、視野可以寬一些
六年的時間足夠長,不著急,可以慢慢來。中學的知識與小學雖然有一定的連貫性,但是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小學考99分還是80分,從知識的角度來講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家長大可不必太關注分數,可以把視野放寬一些,注意其他一些對學習同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興趣、習慣、閱讀、心理、上進心、信心等。這些東西,看似與學習不直接相關,但是卻對孩子一生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卻不是這樣,從一年級開始就盯著孩子考得很好,作業做得很好,平常的聽寫、口算、作文都要好,而忽略或損害了其他那些與學習也相關的方面。
重視學習是對的,但是眼睛不能只盯著與學習直接相關的事情。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最近我咨詢了八九個這樣的案例,小學時只知道嚴格要求,作業、考試要好,不講究方法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結果有的到了五六年級很反感作業,有的到了初中厭學,到了高中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走上歪路,有的考上碩士卻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最終都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此時找我咨詢,家長十分后悔當初的嚴格要求,后悔當初視野的狹窄,但是性格、習慣、心理、愛好已經基本形成,此時再改變就需要付出很多精力了。
一位媽媽說:看你的博客受益非淺,可惜晚了點,要是在兒子小學5、6年級那時就按你博客里說的那樣去引導他,可能今天就會好很多。這幾年,孩子不斷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我卻不會引導和溝通,自己痛苦萬分,孩子也一路跌跌撞撞的。我自己事業成功,為人又好,可是對孩子的教育卻失敗極了,也許就是愛子心切,反而害了他。內疚,反省,總結,痛定思痛!
道德經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說的是在事情發展的初期是容易掌控的。如果小學一開始就有一個合理的教育方法,力求使孩子愛學習、有一個好的心理、性格,這會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如果開始選擇了不合理的方法,問題已經形成,那么后期改變就困難多了,此時對學習的影響想挽回會困難得多。
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要用廣闊全面的視野來考慮孩子的學習,而不是緊盯著孩子的作業、成績,而損害了興趣、習慣、心理等方面。
二、一個例子
找我咨詢的一位媽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也很用心。但是以前眼睛只盯著學校要求的學習,而對其他的方面考慮較少。比如孩子學習珠心算雖然拿了大獎,卻是在威逼利誘之下完成的;過于擔心孩子學習跟不上,額外增加的作業多,導致壞了胃口而對學習興趣不大;孩子學習達不到媽媽的要求,常用發飆,怒吼,甚至于打罵來解決;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得很著急,結果五年級的孩子認為是為媽媽而學習的.......
這位媽媽現在覺醒了,看了很多書,包括尹老師的書和我的博客,所以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逐漸意識到成績保持中上游就可以了,應該注重習慣和興趣的培養。也不打罵孩子了,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作業。但是以前不合理的思維體系已經形成,在許多方面做得不合理還渾然不覺。比如想著放手,但還和孩子待在一個屋子里,假裝自己在看書,實際是在給孩子在施壓,搞得孩子說心情不好;雖然不打罵孩子了,但是心態不平和、很急,臉上也難以表現得淡定,所以讓孩子還是覺得學習是媽媽的事情.......
我還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于什么是重要的沒有想清楚。這個孩子非常喜歡閱讀,會超過原來約定的時間,其實這是很值得鼓勵的,但是她認為沒有按約定時間寫作業,會想到罰孩子這天不準閱讀;孩子看《馬小跳》很有感觸,讀后感一口氣寫了七八頁,寫到十點多,她心里卻著急,怕影響了孩子第二天的學習;老師規定讀課文二十分鐘,媽媽很重視這個,要求孩子一分鐘不能少,但是卻不知道孩子喜歡閱讀其實比讀課文的效果還要好;孩子上進心不錯,也很愛閱讀,這些優點沒重視,卻整天為孩子作業完成得不理想,數學考試只考了78分而憂愁,以至于擔心孩子是不是無可救藥了......
學習其實涉及很多事情,在小學階段,學校的“學習”只是學習的一個方面,考試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幫助發現問題的一個工具;作業也只是老師督促孩子掌握知識的一個手段,也不必把它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可以靈活一些。所以,視野放寬一點,不把眼睛只盯著學校的學習,同時考慮興趣、習慣、閱讀、心理、上進心、信心等,都加以培養,這樣,對孩子的學習更有好處,孩子也會有更長遠發展的動力!
功夫在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