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課題,明確目標
二、預習診斷
(一)預習檢查的目的。
(二)預習檢查的方式。
學習小組可以按居住區域相對集中劃分,這樣,有利于學生利用校外時間進行預習檢查;居住分散的,可以在班內按座位相對集中劃分,一個學習小組內的成員,要考慮學習程度,最好上中下的學生都有??梢?span>6個人一個學習小組。
小組成員的分工。在檢查預習時,小組成員每人都要承擔檢查任務,并且,每個人檢查的任務要經常變化,人人檢查別人,人人被別人檢查。這樣可以在檢查中不斷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每課的檢查,都要有一個行政組長,除負責自己分工的檢查任務外,還要負責記錄小組內每個人每個題的預習情況,在此基礎上上,高年級學生可以用一兩句話小結預習情況,低年級學生可以用等級來評價。檢查完后,把預習情況整理后匯報給老師。低年級的預習檢查教師要跟上指導,必要時教師去查。為了便于組長統計,可設計預習情況檢查統計表。
2.教師檢查。
按區域劃分的小組,檢查預習可以在家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檢查,也可以在學校里進行。以座次劃分的小組,只能在學校里檢查。在學校里檢查,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分散檢查,也可以利用課上時間,幾課集中檢查。總之,檢查要在教師二次備課前完成。
(四)對常用的檢查方式的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要在組長的帶領下,首先通過集體研討,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疑難問題,然后重點商討本組所擔負的展示任務,確定參加展示的同學,并進行必要的演練,做好充分的準備??蓪⒄故镜膬热荩崆皩懺诤冢ò祝┌迳弦蕴岣哒故镜男?。小組副組長則負責監督組員學習的紀律和秩序。
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期間,要巡視各組學習的情況和學習進度,把有價值的重點問題提前分配給各小組展示(也可在課前分配),必要時要對展示的學生進行輔導訓練。另外老師要參加小組的研討,有目的地點撥學生學習討論。特別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重點幫扶。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學生自學時間要充分,合作交流的問題要具體,真正有價值,堅決避免搞形式走過場,華而不實的做法。
四、 解疑釋難
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主要是檢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效果,解決尚存的疑難問題,拓展提升所學知識。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老師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進行個人和集體備課,整合提煉教學內容,切實把握準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聯系點、易錯點、生成點,以及應用熱點,并精心設計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同時要切實掌握學生的困惑和疑難,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
在此基礎上組織篩選重點學習的內容,擬定務實、高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思想上、內容上、語言上、教法上做好準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誘導,總結提升。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真正達到精講多練的目的。
由于學科的不同和課型的差異,在教法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檢查提問型:對于難度較小,學生基本能看懂學會的課程,應讓學生在學習設計的指導下看書學習,獨立完成課堂學習設計上的相關問題。凡是學生已經理解的問題和文本上有現成答案的問題,一般不再研究交流。對其中重點知識和重要結論,可通過簡短地檢查提問,加以明確強化,接著轉入課堂練習,進行鞏固,加強記憶。
(二)交流研討型:對文科中有關綜合運用的問題,分析綜合的問題,研究探索的問題,聯系實際的問題,拓展提升的問題等開放性問題,要先在小組內進行研討,凝聚集體的智慧,然后在老師的組織安排下,將研究成果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展開爭論,相互修正,達成共識。學生匯報展示,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或講、或念、或寫、或練、或唱、或演。力求思維創新,生動活潑。
(三)合作展示型:對理科中內容比較繁難、內涵豐富的課程,則應通過課堂學習設計將學習目標分解成若干小專題,在自學研討的基礎上,按照各小組的分工讓學生進行講解展示。講解時要注重難點、疑點、易錯點的解讀,注意對思路、方法和規律的總結。學生在展示時應注意教學的藝術,提高教學效果。講解時要面向全體,語言準確流暢,聲音清晰洪亮,書寫整齊規范,教態自然大方。其他同學要積極提問咨疑,完善補充,并對展示的內容和表現加以點評。
老師對學生的交流展示,要認真組織,控制好節奏,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首先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另外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要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啟發,于疑點、易錯點處追問,對學生的發言及時梳理,在可以拓展生成的地方提升。同時老師也要以平等一員的身份參與研討,將自己的理解認識,感悟心得和學生一起交流,引導學生不斷接受新思想,生成新方法,獲取新知識,上升新水平。最后,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簡短的量化點評。
在學生展示過程中,老師對如何啟發、追問、點評、總結、提升都要用心設計,精心準備。語言要準確、簡潔、流暢,過程的連接轉換力求緊湊自然。特別要注意賞識激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熱情高起來。只有真正把學生發動起來,才能算是高效成功的課堂。
(四)演練探究型: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驗、練習去形成新概念,揭示新規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熟練技能,提高能力。
對課程難度較大,且新舊知識聯系密切的內容,可通過課堂學習設計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鋪設臺階,降低難度。讓學生通過練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地完成學習目標。首先讓學生按“設計”上的要求進行演練,選部分學生到黑(白)板上板演,讓學生分析演練結果,總結概念規律。其他學生進行提問咨疑,完善補充。最后由老師對知識的內涵外延、注意問題加以明確界定,提升認識的深度和廣度。
對于密切聯系實際或比較抽象的課題,可讓學生通過實驗或演示(測量、畫圖、教具、模型、多媒體)對問題進行觀察分析,進而加以猜想,最后予以驗證。一般先由老師交待實驗演示的目的,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以及結果的收集處理等。然后進行分組實驗演示,小組進行交流研討,老師深入各組進行檢查指導,最后各組回報實驗結論,從而得出新的概念和規律。再由老師對生成的知識予以強化和提升。
演練探究的重點是教給學生分析研究問題的思路、方法和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探究和創新精神。
五、規律生成
任何練習必須遵循先練后講,精講多練的原則。必須在學生自主練習,獨立鉆研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研討,重點講解。同時對題目的演練不能就題論題,要注重思想方法的總結,技能技巧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提升。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發揚創新精神。
在學生練習之前,一般應先設置典型例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凸顯題目的類型、方法和規律,規范做題的格式和步驟,為學生的練習奠定基礎。所選的例題要提前寫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便于講解和分析。
如果學習的內容是一章或一個單元的開始,學生對相關問題初次接觸,對解題的敘述表達和步驟格式生疏,可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分析解題思路,講述解題方法,由老師板書解題過程。目的是為學生練習樹立標準,做出示范。
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比較熟悉,切有一定的訓練基礎,可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板演,或重點講解思路、方法、關鍵以及生成的規律和應注意的問題。其他學生可隨時提出咨疑,或進行補充,共同研討、探究解題的各種方案。要把問題練透,把例題用活。在學生講解例題期間,老師要適時進行引導設問,也可把疑問拋向全體學生,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誘導學生深入地探究問題,總結新方法,發現新規律。同時對學生的講解進行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對問題加以總結和提升。最大限度地發揮典型例題的作用。在學習典型例題的基礎,再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首先要設計好練習的題目。選編題目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和代表性。同時要注意題型的多樣性,知識的覆蓋面和難易的層次感。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要加強熱點、考點和實際問題的訓練。
課堂練習要人人參與,獨立完成。要充分利用黑(白)板,盡可能讓學生進行板演練習。板演的同學,除書寫解題過程外,還要注明自己的領悟,并最后簽署姓名。本組的同學對板演的錯誤,除及時進行幫助外,應用紅筆予以改正。
老師一方面要巡視演練情況,收集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要重點檢查輔導差生。等多數學生做完后,對有價值的重點題目,讓板演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其他同學對講解的內容進行完善補充,其要求和例題相同。最后再由老師作簡短的總結點評.
六、
(一)認識預習的重要性
教師要給學生講清預習的意義。一方面,預習具有指導性功能。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對課堂上的內容有大致了解,對重點、難點、新舊知識等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課堂上做到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另一方面,預習對課堂學習具有調節性。學生在一節課上不可能自始至終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思維活躍的狀態,如果課前不預習,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只能機械地圍繞著教師的指揮運轉,很難發揮主體作用。通過預習,學生就可以在熟悉的地方少放些注意力,而在重點、難點及不熟悉的內容上注意力相對集中一些。這樣,學生思維一張一弛,在重點問題上能保證思維的高度活躍,使學習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學習目的更明確,目標更清晰,避免了學習的盲目性。
(1)熟悉內容式。通過預習,初步熟悉課文內容。
(2)發現問題式。教師可把新課中要求學生自己掌握的內容和相關舊知識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去發現問題,為上課作準備。教師通過檢查能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3)排除障礙式。教師將新課中具有一定難度的內容通過適當的提示和引導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從而減少課堂講練和降低學生掌握運用新知識的難度。
(4)材料準備式。
(5)系統歸納式。主要用于復習課,特別是階段復習課和期末復習課。教師可根據復習課內容讓學生事先對已學知識進行初步歸納,然后在課上指導其全面總結。
(6)習題試解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預習時嘗試解答某些習題。習題是課文重點、難點的體現,預先做題可以了解課文重點和難點。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做出來,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題信心和興趣;如果做不出來或做錯了,則可以提醒自己在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課才能把習題搞懂。
以上方法可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型的不同,靈活運用,甚至同時采用幾種方法。
預習筆記一般分為兩種,一種記在書上,一種記在筆記本上。記在書上的稱為"圈點標記法" ,就是在書中空白之處,將自己的心得和發現的疑點,以及應著重注意的地方,用圈、點等符號標示出來。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學生翻開書以后,重點、難點、疑點很明確,今后的復習也很方便。
(1)時間適度;
(2)方法得當;
(3)達到相應的目標(熟悉內容,初步掃除障礙,生成疑問)。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作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目標。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預習策略納入整體教學之中,把預習作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