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考核中的“零成本激勵”
一、別具一格的開場白,制造懸念!
《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漁夫在捕魚的時候看到船邊有一條蛇,口中銜著一只青蛙,看到那只垂死掙扎的青蛙,漁夫覺得它很可憐,便把青蛙從蛇的口中救出來放走了。
但隨后,漁夫又可憐那條蛇,因為蛇肚子餓,沒有東西吃,便想給那只蛇一點東西吃。可是自己身邊沒有其他東西,只有酒,于是他倒了幾滴酒在蛇的口中。
做完這件事情以后,漁夫感到快樂,他認為今天自己做了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可是沒過多久,漁夫聽到有人在叩擊他的船板,嘟嘟嘟,他低頭一看,嚇了一大跳,只見那條蛇又游回來了,而且嘴里咬著兩只青蛙,那條蛇正瞪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樂呵呵地望著他,它正等著漁夫給它酒的獎賞。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我們做過調研,很多老師認為學校的績效考核方案不公平,不公正,對績效考核結果不滿意,意見很大,牢騷滿腹。
如果不改變現行的績效考核方案,結果會怎么樣?
1、挫傷工作積極性。
根據考核結果,有的老師認為自己干得多,但是拿的獎金反而不如干得少的;有的老師干得好,但是拿的獎金反而如干得壞的。索性消極怠工,或者出工不出力。績效考核方案不僅沒有起到激勵教師的作用,反而挫傷了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
負面案例:某校教師績效考核方案,后勤職工拿平均獎金6000元,一線教師參加考核,結果有的一線老師只拿了4000元,心里憤憤不平。
2、人際關系不和諧。
為了爭考核等級,為了多拿點獎金,教師之間明爭暗斗,矛盾很多,人際關系緊張。
3、影響了教學質量。
老師們有怨氣,帶著情緒工作,難免會影響到工作效率,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1、考核方案不科學、不合理。
2、鼓勵個人英雄主義,忽視團隊合作。
3、考核方案過于復雜,操作難度大。
三、避開外圍,直擊問題的核心!
1、什么是考評?
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說,考評就是指學校管理層對教師的工作及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考核和評價。通過考評,肯定成績,發現不足,指出下一階段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考評制度的核心是績效考核,它在學校管理中既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
說它重要是因為,績效考核是教職工獎懲的依據,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手段;說它困難是因為,學校通常缺少一個操作性較強的績效考核的衡量標準和尺度,考核操作的隨意性強,考核結果往往缺乏客觀性,考核非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往往導致更多的負面效應,以至于挫傷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對教師的考核和評價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科學合理,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是學校發展的命脈!
(1)提高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2)有利于促進團隊合作
(3)提高教學質量
制訂績效考核制度必須圍繞著這三個根本點出發。
四、破解之道,指點迷津!
怎樣制訂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
2、強化對團隊的獎勵,淡化對個人的獎勵。
3、把競爭由內部轉向外部,避免窩里斗。
4、更新觀念,用班級后50%學生的平均分來考核教師的績效。
5、平行分班,捆綁式考核。
6、運用多種精神激勵手段。
如此,便可達到這樣的效果:
智者盡其謀,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