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但是身邊很多的年輕教師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過去不就得期中考試,本以為自己賣命教學幾個月,可以收獲一下,結果事與愿違,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感覺認真備好一節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落實高效教學的保證,為了進一步規范教師備課行為,我想向這些新的同仁們提出以下幾個備課要求:
1.備課標。每位教師都要認真學習本學段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學科性質、把握教學要求,適當了解相關學段課程標準。做到在課標引領下總攬本學科整體知識結構,找準課標與教材的結合點,切合實際地開發教材,實現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2.備教材。在吃透課標的前提下,要反復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準確把握編者安排本課、本章節、本單元的目的,明白它在整體知識體系中居于怎樣的位置,通過此項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的能力獲得怎樣的提高,編者是如何用這些材料對課程標準作詮釋的。在此基礎上結合高考資源網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學習興趣、習慣、特點等,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和補充,最終構建一種處理教材的最佳方案。
3.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是準確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二是準確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三是準確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時代特征。
4.備教法。世上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每位教師要根據自身、學生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法一定要突出“實"字。確定教學方法一定要立足學生的學,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要堅持實用、實效的原則。不搞花架子,不畫蛇添足。教學方法一定要為教學內容服務。
5.備訓練。不論是課堂練習還是課下作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因時、因內容設計,而且作業量不超過規定時間。訓練題的篩選要難度適宜、容量適當、類型全面,與教學重點相吻合。要面向全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在原有水平基礎上都有所發展。要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作業設計"要努力實現多樣化、網絡化、科學化、趣味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