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課堂管理 提高課堂效率
在2005——2006學年度,我們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認真貫徹了德育為首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和全面素質的思想。為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教學常規各環節進行了再研究。特別是我們從強化課堂管理入手,狠抓了課堂的管理,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們的作法是:
一、分析課堂現狀,明確管理目標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我們越來越感到我們的課堂管理有所滯后,教師們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十分嚴重,新課程的思想和理念沒有得到真正落實,課堂上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較低。近年來,雖然我們在教學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我們仍然感到我們的教學工作還沒有步入一個科學發展的良性軌道,我們的教育成本太高,取得了一點成績,可付出的代價太大。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教的太累,學生學的太苦,學生沒有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后勁不足;二是放棄了一大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厭學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合格學生比率不高。那么,這些問題的癥結在什么地方呢?經過反思,我們發現,過去我們對課堂以外的工作講的多,做的也多,就是在學生每天的主要活動場所——課堂的管理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缺少必要的精力,沒有過硬的措施,結果課堂效率不高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有些工作甚至讓教師們感到是形式,沒多大意義,致使很多教師們對課堂教學改革只停留在意識上,沒有落實到行動中。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年復一年,還是那個老樣子。面對這種現實,我們認識到,批評和埋怨是沒有用的,只有調整我們的管理思路,強化課堂管理,在剖析、引導、幫助上下功夫,切實讓教師們感受到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處。
從2005年秋開始,我們把教學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課堂上,加強了對教師們的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幫助和監督,明確了課堂管理的目標和要求,并把課堂管理中發現的具體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議題,開展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得到較好發揮,校本教研的效果明顯增強。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了較大改觀,教師教的更開心了,學生學的更有勁了,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又上了一個臺階。2006年我校的中考成績和七、八年級期末成績都有較大增長,特別是我們的及格率明顯提高,低分率大幅度下降。
二、營造管理氛圍,提高參與水平
為了提高課堂管理質量,達到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沒有一定聲勢,沒有教師、學生的認同是不行的。2005年秋開學之初,我們認真落實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成立管理專班,明確管理責任
課堂管理專班的組長由校長擔任,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和每天的值日組長為成員。其主要職責是: 1)擬定《課堂教學評價細則》、《課堂教與學常規》2)組織開展課堂教學達標活動。3)巡視每天的課堂教學。4)深入課堂,每周分學科各年級聽一節“推門課”。5)每一個月分年級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6)每周匯總并通報課堂管理情況記載情況。
2、召開三個會議,統一思想認識。一是召開管理專班工作會。明確工作職責,提出管理要求;廣泛征求意見,研究管理方案。二是召開教師大會。以“改造我們的課堂”為主題,用具體數據和事例幫助教師認識我們自己的課堂現狀;用優秀教師的典型經驗進行引導。從而達到提高教師們對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重要性的認識,以增強教師們參與改造課堂的能動性。三是召開學生大會。以“我在課堂上應該怎么做”為主題,用學生身邊的正反兩方面的實例,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落實課堂學習任務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們在課堂上勤奮學習,自我約束的自覺性。
二、深入課堂研究,制定評價細則
在統一了師生們的思想之后,我們就著手《課堂教學評價細則》和《課堂教與學規范》的研究制定。這項工作我們力求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確定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應把握的三條原則:
一是科學: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科學;教學過程設計要科學;課堂提問和課堂練習要科學。二是和諧:就是師生關系和諧;教學過程民主;師生激情四射。三是高效: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分類施教,分類訓練,環環落實,當堂教學合格率必須達標。
2、分年級、分學科確定教師上好研究課。圍繞確定的三個原則,我們組織由教研組長牽頭成立學科研究小組,深入課堂研究制定能全面貫徹以上原則的評價細則;由年級組長牽頭組織班主任和學生研究制定本班課堂教與學規范。
三、開展達標活動,人人參與達標
有了在深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制定的《課堂教學評價細則》和《課堂教與學規范》后,我們就分學科開展課堂教學達標活動。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在過去每年也都開展過,但與過去相比,比過去做得更具體、更實在,特別突出了“解決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一重點。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是課前對教師的備課進行把關,保證教師在上課時把失誤降到最低水平。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備課質量,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把有些問題解決在課前,讓教師們感受到開展達標活動不是為了給教師分個等級,不是為了整治教師。
二是對每一節課,評議組都要結合聽課教師和學生反映的一些意見,寫出詳細的評價意見并特別提出對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同時要求上課教師根據評議組的意見和建議寫一份反思材料。
三是把學生的自我獲取知識的水平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看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是學生學的還是教師灌的,力求杜絕教師包辦的現象。
四是把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作為“一票否決”的硬性指標。要求教師每節課必須留出5——10分鐘的時間用來練習檢測,當節課學生的及格率必須達到規定的指標(分年級、分學科確定),不達標必須重講達標課。
四、建立長效機制,鞏固達標成果
課堂管理工作貴在經常。為了避免冷熱病的發生,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力求使課堂管理常規化、制度化。
1、建立校長和值日組長每天對課堂的巡視制度。建立并落實這一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教與學規范》的執行情況。巡視時要記載教室內的違規現象,學生的學習投入情況等一些外部表象。
2、建立“推門聽課”制度。要求管理專班成員每周聽一節“推門課”,就是不事先通知,直接深入教師課堂聽課,下課后檢查上課教師的當堂課的教案,查看他的備課是否起到了指導教學的作用,并把聽課情況形成文字交給副組長,由副組長匯總通報。
3、建立每月一次的學生代表座談會制度。這項制度的落實由年級組長負責實施。主要以問卷和座談兩種形式,請學生代表把本班學生對教師的一些意見和要求反映上來;把本班學生中在學習上和其它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映上來。同時也請他們對學校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4、建立每半個月一節示范課制度。要求各教研組每半個月按排一名教師上一節示范課,起到時時引導和強化的作用。
5、把課堂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形成課題,并把這些課題作為校本研究的專題開展經常性地研究工作,進而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嚴格地、經常地課堂管理,把教師們的注意力都引導到課堂上,促使他們在備課過程中更加注重課堂細節的設計,更加注重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使用價值,較好地克服了教學過程的自由主義。每一節課下來,教師們對本節課的落實情況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感覺到學生上路了,教學輕松了,教師埋怨學生的聲音也沒有了,教師們的心情也不再因學生難教而好轉了。比如,我校的數學學科,在過去多年都是我校質量較差的學科,通過一年的管理引導,教師們都徹底改掉了過去那種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過去數學教師們都認為“老師不透到總是不放心”,而現在都認識到“只要學生通過努力能學會的,教師不講,讓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更好”。所以現在我校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聲音少了,學生活動時間增多了,特別是每節課5——10分鐘達標檢測的落實,讓教師和學生們都感到課堂上既緊張又實在,整體質量明顯提高,2006年中考我校數學的人平分達到了90分以上。
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細心地對待我們所負擔的每一份工作,發現了問題,一定要沉下去,把問題分析明白,把辦法研究透徹,把措施落實到位,就沒有改進不了的工作。就拿“提高課堂效率”這個問題來說吧,應該是一個很老的話題,但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交流這個東西呢?就是因為過去,我們只是說,而沒有去真正地做,問題就始終是個問題。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仍然要面對很多問題,在問題面前只有牢騷和埋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我們將繼續努力,勤奮工作,努力使新學年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把辦“人民滿意的學校”作為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