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責任感主要表現為能自覺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認真完成學業,對同伴對集體的事情采取認真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班級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較強的責任感,那這個班級一定是個勤奮好學、團結協作、珍惜集體榮譽的優秀班集體。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比較重視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并收到了一定的實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一、給學生信任與尊重。
責任心不能強迫養成,而是一種自覺行為。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而不能靠各種強制手段。讓孩子表達意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賴得做作業的學生,其實就是學習缺乏責任心的表現。面對這樣的學生,用管制和懲罰,見效不大,而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應讓學生明白完成作業完全應該是他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懂得學習是他的責任,學習不是為父母、為他人,是為他自己。從小要養成閱讀、講述、觀察、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獨立作業、獨立收拾文具、學具等的習慣。要相信每個學生不會生來就厭學,他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多半由于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幫助他,信任他能完成學業,孩子一定能對學習產生責任感的。
二、落實職責,是提高學生責任意識的強化劑。
在班級集體中,有個班委會,才產生了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文娛委員等班干部,每個班干部都有自己的份內事,班長作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全面監督班級的整體情況,學習委員起學習帶頭作用,這位學生必需學習優秀,而且要熱心幫助后進生,負責收發作業等,勞動委員首先要勞動,要保征班級的清潔衛生,要督促同學們做好值日生工作,起勞動榜樣作用,文娛委員負責好音樂課的帶隊、開門等。早自學的管理,采用值日班長輪換制,每人都有機會上講臺管理班級。每個班干部肩上都有責任,這些責任是每個學生干部的義務事實證明,把管理班級的“大權”放給更多的同學后,不但使整個班級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強了每個同學的責任意識,做集體的主人。現在我們班里,誰都明白,班級是同學們的“家”,“家”要靠大家管,“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同學們都很愿意為“家”出力。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加強了責任心的培養。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
良好的人際關系,應是平等、團結、友愛、互助、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這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把隊員組成了有機整體,使學生意識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圖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中有機地安排好學生群體,讓學生通過集體成員的協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遇到困難尋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教育學生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與別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為學生應懂得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從小養成集體協作精神。
四、讓學生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后果,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孩子是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有一位母親,孩子去夏令營,媽媽問,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孩子說都好了,你就別管了。媽媽一看,衣服帶得不夠,手電沒帶,就問孩子,那邊的氣候你知道嗎?衣服夠不夠?晚上活動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孩子答,沒問題。這位媽媽就沒再說什么。第二天,孩子背著包走了。一星期后,孩子回來,媽媽問,玩得開心不開心?開心。有沒有什么麻煩?哎呀,凍死了,沒想到山里這么冷。還有呢?晚上活動沒有手電很不方便,那怎么辦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樣,出差之前列個單子,好好咨詢一下。這個媽媽的方法就是自然懲罰法,讓孩子體驗到自己過失的后果。因為孩子凍一點,晚上麻煩一點,沒有危險,但經過這一次,他就記住了。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為自己的愧疚承擔責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或是社會化程度化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有一個12歲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這個孩子沒辦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后還。在接下的一年里,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后成了美國的總統,就是里根。這是他在回憶錄中寫到的一個故事,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總之,責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礎,教師有責任也很有必要將責任感的培養滲透在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從而使學生確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