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課堂教學的粗淺認識
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有教師的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學生主動的學,對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教學的成功。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引進探索,創新的理念,這才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
一、 不怕出錯,改正錯誤也是一種必要的學習方式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老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時候是學生并不能安教學的思路進行。這是哦我們不能害怕學生出錯,相反這正是一個機會,可以沿著錯誤的路線走,看結果會怎樣,然后再按老師的方法進行,必然會出現另一種結果,進行比較,很容易得出結論,而且學生的印象深刻,這到了為什么老是叫的是對的,或者是最好的方法。
比如,在進行進位加法的教學時,學生可以從高位加起,但是最后結果還要加上進位的數,一加一改,作業會顯得亂,有時還會忘記加,但是如果從個位加起,這些問題就可以解決,所以兩者比較,很容易得出哪種方法好,當然,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了。而且印象深刻,還知道了為什么這樣。
二、 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要生活化,才能讓學生感到不枯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才會學得更自覺,聽得更專注。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在教學中,我尤為重視。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在教學第六冊“歸一應用題”例一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在教學第六冊例3“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作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我班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把這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掉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發散思維訓練,使學生把知識學活
固定的模式,單一的答案,是數學教學的弊病,在實際生活中,數學是鮮活的,是多變的。答案往往是不唯一的,簡單的一個條件的變化,會引發不同的結果,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數學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多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的訓練,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例1“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 ,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并以一當十,不斷變化要求,得出不同的答案,學生也養成了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第六冊練習六第13題“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三種方法都是對的。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讓學生愿意學,樂學,多給學生提供施展自己聰明才智的空間,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學習,在玩中學,在辨別討論中學,把枯燥的,死的數學知識變成活的,有趣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學到知識,并聯系實際,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探索的,創新的課堂。
十里望回族鄉中心小學宋立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