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作文:
【題目展示】
1 、鏡子 2 、風景 3 、一念之間 4 、花開無聲
(一)題目帶有象征意義或寓言性質的
鏡子 風景 花開無聲
(二)表達個體生命情感態度的
妝點世界 一念之間
(三)表現對生命的關注和反思的
為生命著色
(四)表現對文化的關注
讓名著滋潤心靈
教你幾招:
如: “ 鏡子 ” ,作為一個事物,它有 “ 正衣冠 ”“ 明瑕疵 ” 的作用,而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也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唐太宗的 “ 人鑒 ” 論,可謂深入人心。由此,“ 鏡子 ” 很早就被賦予了它的象征意義。它具有鑒別、觀照的意思。能夠鑒別瑕瑜,甚至一切真善假惡皆入其中。這里,“ 鏡子 ” 就被虛化了,由一個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變成一種符號,或者一種思維,或者是一種文化。不夸張地說,中國的文化就是一部“ 鏡子文化 ” 。何為如此說法? “ 鏡子文化 ” 說到底就是一種反思的文化。中華民族存在數千年而不滅,與這個民族善于反思,善于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是密不可分的。中華民族歷史的演變也就在這種謬誤與真理的交鋒中不斷演繹。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體生命,要想求得生命的自我超越,又怎能不重視自我的觀照與反思?這就需要鏡子!其實,鏡子有時是自我的觀照,有時也是客觀的影響。但是,最后還是必須在自我反省、自我觀照中合龍。
又如: “ 風景 ” 。這是一個很具有抽象意味的詞語,它的外延和內涵都是相當豐富的。從小處講,可以使某時某地所見之風景,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亦見其趣;從大處說,也可以是一個總體的印象和理解,千里江山,萬里水波,都是一種風景。從虛下筆,一人一事,在我們的內心也會形成一種風景,這種風景因為浸染了濃郁的人文色彩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意義。從理趣著眼,磨礪與可以探討美麗的風景后面所面臨的誘惑與困境,磨礪與抗爭,進而上升到對人類自身生存空間的憂慮與反思。
再如: “ 花開無聲 ” 。從感性上理解,這個詞組帶有描寫性質,表現的是自然界中一種常見卻又極易讓人忽視的客觀存在。花兒的開放總是靜寂無聲,沒有鑼鼓的喧囂,沒有爆竹的聒噪。它們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某個時候,在我們不經意的某個瞬間,將花瓣輕輕綻放。從理性上來講,這種方式包含了一種默默無聞的謙遜美德,呈現給世人的確是世間的萬紫千紅,一派生機!進一步追溯,世間很多美麗故事,動人傳說,不都是用這種“ 花開無聲 ” 的方式,演繹著它們的神奇?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千百年來,那些為民族興亡,國家獨立而英勇犧牲的人們,正是他們,用他們平凡樸素的行動,書寫了一個偉大民族雖歷經滄桑,而奮發依舊的不老神奇!
抒寫個體生命的美麗,表達自我對世界的真誠感悟,是歷年來高考命題一個永不停止探索的主題。
多年來,我們就大力倡導學生作文要“ 以我手寫我心 ” ,抒寫自我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感悟,用自己的獨到眼光,個性化的思想,來展示個體生命在紛繁蕪雜的外部世界里所表現出來獨特魅力。
如: “ 妝點世界 ” 。這是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匯,它反映了在當今這個時代,一個物質極其豐富,甚至奢華的時代,我們還是需要對客觀世界的關注和體驗,用柔弱卻不孱弱的筆墨抒寫個體生命對世界的真誠感悟,我們充滿希望,也不乏痛苦,我們真誠面對,也不乏誠信打折,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的困惑和無奈。熱鬧散盡,鉛華褪去,我們需要用什么來改變這個世界?或者,能為這個世界作出屬于自己的、哪怕無不足道的改變,世界將會為你作出怎樣的回報?從感性來思考,奉獻、愛心,真誠、善良,樸實、厚道,所有這些人類文明中的瑰寶,都可以成為入題,進入我們的寫作視野。我們用善良妝點世界,世界會因此而更加善良,我們用真誠來妝點世界,世界因此而更善良…… 從理性來考量,植一棵樹,種一皮草,載一圃花,世界會因此多點氧分,多一縷清香,少點汽車污染,多點“ 綠化 ” 生活,世界會因此而更加美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力,往往能收到以小見大的神奇效果!
今天,當我們佇立街頭,眼看著一幢幢高樓平地拔起,燈紅酒綠,光怪陸離,人們在尋求生命的過程中卻丟失了生命的本真。庸庸碌碌與平平淡淡為伍,勾心斗角和卑鄙淺陋相伴,甚至真誠善良與奸詐丑惡相隨,生命的容顏已是極度的扭曲。我們需要為我們暗淡的生命重新著色!生命需要紅色,這樣生活才有激情的燃燒,生命需要黃色,這樣才會充滿溫馨,生命需要綠色,這樣的生活才會有詩意,生命需要紫色,這樣的生活才會充滿魅力。生命需要各種色彩來滋潤,這樣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這個命題作文,如果從 “ 虛 ” 來立意,可以講 “ 著色 ” 理解成為生命加油,生命需要不斷地充實,才會不斷地進步,才會不斷地超越。如,生命中多點才真誠,多點善良,多點信任,多點樸實,等等,不一而足!從“ 實 ” 處立意,則可以敘述一個故事,闡明一個道理。“ 著色 ” ,則可以理解為學一種實際的本領,掌握一種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可以造福社會,也可以尋求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生命也因此而更加美麗。
表現了對文化、文學的關注。
文章只有在審題立意上下足了功夫,才會思維更為開闊,一些閃光的念頭才會應運而生。很多學生考試時拿到作文就寫,想到哪寫到哪,缺乏整體構思,有時快完卷才知道不合題意,一條路走到天黑,這樣的慘痛經歷是值得后來者認真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