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備用藥物、器械
漂白粉精、戊二醛、來蘇、碘伏、明礬、電動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器、防護服、秤重工具、量具。
2、疫源地或災區消毒處理原則
消毒人員應在接到通知后迅速攜帶消毒藥物及應急器械、量具前往現埸。到達現埸后應對當地發病情況、有關檢測結果、臨床診斷、居住環境、人員活動范圍、日常接觸物品等進行了解,綜合以上情況后,初步確定選用消毒藥物種類、濃度、使用方法、消毒對象、消毒范圍等,并立即配制、實施。
消毒人員應穿戴隔離衣、帽、口罩,嚴格按有關消毒要求進行。應根據由外向內、由上而下,先消毒較清潔區和污染輕的房間,再消毒污染嚴重的住所、廁所等。對于房間的消毒,應依次從門把手、墻壁、家具、地面循序進行,對污染嚴重的衣物、用品,無用的銷毀,可用的用塑料袋裝入后進行消毒藥液的浸泡消毒處理。餐具可用消毒藥液浸泡、煮沸消毒、紅外線消毒柜進行消毒處理。
消毒前、后均應向病人、家屬講明消毒的目的、注意事項,使得他們能配合專業人員開展工作,做好日常消毒防病工作,期望達到控制疾病蔓延的目的。
消毒人員應做好現埸消毒記錄,包括藥物配制,施藥濃度,作用時間,消毒對象,具體時間等,應有處理人員簽名,并做好存檔工作。應及時清洗器械、器具,并按隔離要求,依次脫下隔離衣、帽、口罩,裝入專用袋帶回消毒,最后要徹底清洗雙手。
終末消毒一般要求在接通知后24小時內完成。消毒過程中不可吸煙、飲水、吃東西,并應勸阻無關人員不要進入工作埸所。對已消毒和尚末消毒的物品、埸所應有明確標志分開,以免重復、交叉污染。
疫源地消毒的要求
1、疫區消毒
v 消毒范圍和對象:以傳染源排出病原體可能污染的范圍為依據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
v 消毒持續時間:以傳染病流行情況和病原體監測結果為依據確定消毒的持續時間。
v 消毒方法的選擇: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對象、病原體種類為依據選擇消毒方法。盡量避免破壞消毒對象的使用價值和造成環境的污染。
v 疑似傳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可按疑似的該類傳染病疫源地進行消毒處理或按下一條進行處理。
v 不明傳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應根據流行病學指征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采取最嚴格的消毒方法進行處理。
v 注意與其它傳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傳染源的管理,疫區的封鎖、隔離,殺蠅、防蠅,滅鼠、防鼠,滅蚤,搞好飲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衛生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易感人群的保護。
v 填報消毒工作記錄,必要時進行消毒效果評價。
2、疫點的隨時消毒
v 對病人應根據病情做到“三分開”與“六消毒”。“三分開”是指:①分住室(條件不具備可用布簾隔開,至少要分床);②分飲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為口鼻分泌物,腸道傳染病主要為糞便,接觸性傳染病主要為膿液、痂皮等);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雙手;④消毒衣服、被單;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3、疫源地消毒的組織
消毒執行者
(1)對甲類傳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類傳染病必須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和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和個人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或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和監督機構負責進行終末消毒。
(2)對乙類傳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脊髓灰質炎、白喉、布魯菌病、炭疽、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淋病、梅毒等和丙類傳染病中肺結核,必須按照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和監督機構提出的衛生要求,由病人陪護人或所在單位進行消毒處理或由當地疾病控制機構組織進行消毒處理。
(3)對丙類傳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感染性腹瀉等由病人或其陪護人進行消毒處理。
(4)各類傳染病(包括非法定傳染病)爆發流行時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和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和監督負責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5)在醫院中對傳染病病人的終末消毒由醫院安排專人進行。
(6)非專業消毒人員開展疫源地消毒前應接受培訓。
4、時限要求
接到甲類傳染病疫情報告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報告后,城市應在6小時內,農村應在12小時內采取消毒措施,其他傳染病按病種不同應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采取消毒措施。
5、幾種常見消毒劑的應用介紹
(1)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于水時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有效成份以有效氯表示。有效氯是指與含氯消毒劑氧化能力相當的氯量(非指消毒劑所含的氯量)。含氯消毒劑的產品很多,包括了次氯酸鈉、漂白粉、漂白粉精、二氯異氰尿酸鈉等,以及由這些為主要原料研制的產品。
衛生部建議含氯消毒劑使用的濃度:
物體表面:殺滅細菌繁殖100mg/L(有效氯,下同)作用10分鐘;殺滅細菌芽胞1000mg/L,60分鐘(滅菌水平),30分鐘(消毒水平);殺滅肝炎病毒1000mg/L,30分鐘。
飲水消毒:5mg/L,15分鐘(或余氯0.3-0.5mg/L),一般清潔水的消毒為1-3mg/L,5-10分鐘。
醫院污水:50mg/L,30分鐘(或余氯0.5-1.0mg/L)。
手消毒:250mg/L,1-2分鐘。
餐具消毒:清洗后250mg/L,15分鐘;未清洗,500mg/L,30分鐘。
蔬菜、水果:100mg/L,15分鐘。
以一種含有效氯1%(10000mg/L)產品為例:
消毒對象
消毒液:水
有效氯(mg/L)
消毒時間(min)
消毒方法
醫療玻璃器具
1:4
2000
30-60
浸泡、消毒后沖洗
蔬菜、水果
1:100
100
10-15
同上
餐具
1:20
500
10-30
同上
環境、物表
1:100
100
15-20
浸泡、噴灑、擦拭、沖洗
吐瀉物、排泄物
1:3
2500
30-60
浸泡
使用含氯消毒劑應注意:(1)一般對金屬有一定腐蝕性,要慎用,必需使用時,應消毒后用無菌水多次沖洗器械或金屬器材。(2)有機物對其影響較大,因此,消毒對象在消毒前最好能先用水沖洗干潔,去除表面污物。(3)稀釋后的消毒液不穩定,有效氯揮發快,應盡快使用。(4)在偏酸條件下殺菌效果更好。(5)特別注意產品的有效期限。
(2)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種較新型的消毒劑,是一種強氧化劑,一般不列入含氯消毒劑。
二氧化氯(穩定型)使用前必須先用酸性活化劑進行活化,以釋放出有效二氧化氯;活化劑有二種類型,(1)即效型如鹽酸,(2)緩效型如檸檬酸,前者活化效果好于后者。通常穩定二氧化氯與活化劑的體積配比為10:1進行活化。
以含二氧化氯2%為例
消毒對象
活化后原液:水
濃度(mg/L)
作用時間(min)
使用方法
餐具
1:80
250
5
浸泡
食品加工設備
1:80
250
1-3
噴洗或浸泡
生產車間、公共場所空間和物體表面
1:80
250
1-3
噴霧或擦拭
水果、蔬菜
1:500
40
2
浸泡或淋洗
水(飲用水)
1:10000
2
與水體互混
游泳池水
1:100000
0.2(殘留)
與水體互混
飲料瓶、礦泉水瓶
1:80
250
1-3
沖洗、浸泡
使用二氧化氯應注意:(1)使用前應正確活化,才能達到好的消毒效果。(2)活化后的稀釋液應在密閉容器中保存并盡快使用。(3)一般不宜用于金屬醫療器械的長期浸泡,用于其它金屬器械者應消毒后沖洗干凈。(4)用于食品保鮮、魚類加工和養殖業水體消毒,要按有關規定進行。一般為0.2~1mg/L。
(3)臭氧
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如受放電作用發生化學反應),能轉變為性質不同的另一種氧的單質,呈淡藍色,具有特殊臭味氣體,故得名臭氧。它具有殺菌、降解農藥、氧化空氣中污染物的功能。
一般用作消毒多將臭氧氣體充分溶于水而進行,飲用水消毒臭氧量0.5~1mg/L,作用5-10分鐘,此時要求殘留臭氧濃度為0.1~0.5mg/L。對于污染較嚴重的飲用水,臭氧用量可增加至3-6mg/L;污水消毒為100~200mg/L,作用30分鐘。
臭氧作空氣消毒應在密閉空間,無人條件下進行,一般5~10mg/L,作用30分鐘。
臭氧消毒應注意在通風條件下進行(臭氧發生器溶于水體的消毒);醫院嬰兒室不倡導用臭氧進行空氣消毒。
(4)碘伏
碘伏是碘與表面活性劑的不定型結合物,由于表面活性劑起到碘的載體和助溶作用,使碘伏溶液逐漸釋放碘,延長了碘的殺菌作用時間。其有效成份為有效碘。
碘伏多用于皮膚、粘膜的消毒。醫務人員手消毒用有效碘0.5~1%,3分鐘;一般人手的消毒500mg/L,2分鐘;蔬菜、水果消毒100~200mg/L,浸泡2-5分鐘;用于食品加工、飲食和牛奶潔凈器具、工作臺的消毒,建議使用濃度為50~150mg/L。
使用碘伏應注意:(1)稀釋液不穩定。(2)有過敏反應現象。
6、災區的消毒處理
⑴保護水源及飲用水的處理
a.水源防護帶內(上游1000m,下游100m)受淹危險化學有毒、有害物質應突擊搬運到安全地帶,及時清理;運走防護帶內的糞便、垃圾,打澇取水點附近水面的漂浮物。
b.加強水監測:對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實施每3~7天一次全分析,增加末梢水監測點,每天測余氯3~4次。
c.加強飲用水消毒:集中式供水應嚴格按水凈化、消毒、監測程序進行。分散式飲用水的消毒可選用下列中一種:
──────────────────────
消毒劑 濃度 作用時間
──────────────────────
漂白粉 10克/噸.水 30分鐘
漂白粉清 3克/噸.水 30分鐘
優氯凈 4克/噸.水 30分鐘
氯胺T 10克/噸.水 30分鐘
──────────────────────
d.對水混濁度大的,應經預處理后再加消毒劑, 預處理用明礬(100mg/1,10分鐘)取上清液進行消毒。
e.應急運送供水:按以下程序保證水的供應:飲水→炊事用水→生活用水。在供水極困難情況下,必須力爭每人有2~3L的生理需要衛生清潔飲用水。
⑵餐廚具、運送水艙的消毒
災區集中飯堂的餐廚具、應急供水的水艙,應有嚴格消毒措施,預防由于用具不潔而引起的中毒事故,可選用下列一種進行消毒:
──────────────────────────
消毒劑 消毒方式 作用時間
──────────────────────────
0.1%漂白粉 洗凈后浸泡 30~60分鐘
0.03%漂白粉精 洗凈后浸泡 30~60分鐘
0.1%優氯凈 洗凈后浸泡 5分鐘
0.1%氯胺T 洗凈后浸泡 30~60分鐘
10%碘伏(200mg/l) 洗凈后浸泡 10~20分鐘
0.5%過氧乙酸 洗凈后浸泡 30~60分鐘
──────────────────────────
⑶手、皮膚消毒
對于從事飲食、搶救的人員,應嚴格手消毒,對災區中傷員,應對輕損皮膚作應急消毒處理后送醫院治療,首選皮膚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可按下列順序選用:
──────────────────────────
消毒劑 消毒方式 作用時間
──────────────────────────
10%碘伏(250mg/l) 擦拭 1~2分鐘
75%酒精 擦拭 1~2分鐘
0.2%過氧乙酸 擦拭 1~2分鐘
5%漂白粉 擦拭或沖洗
0.2%洗必泰 洗凈后擦拭 3分鐘
0.1%新潔爾滅 洗凈后擦拭 5分鐘
──────────────────────────
⑷環境的消毒
受淹地面、墻壁、用物品應進行消毒,臨時災民安置區應先進行消毒處理后才能搬進住居,可選用下列一種消毒處理:
──────────────────────
消毒劑 消毒方式 用量
─────────────────────—
5%漂白粉 噴灑 100ml/m2
2%漂白粉精 噴灑 100ml/m2
5%優氯凈 噴灑 100ml/m2
5%氯胺T 噴灑 100ml/m2
0.5%過氧乙酸 噴灑 100ml/m2
2%來蘇 擦拭或噴灑
──────────────────────
空氣的消毒:在無人的情況下,可用固定懸掛或移動式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時;可用5%過氧乙酸水溶液熏蒸,過氧乙酸用量可按4g/m3計算,熏蒸2小時;可用0.5%的過氧乙酸噴霧,用量為20—30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鐘;或1.5%過氧化氫噴霧,用量為20—40毫升/立方米,作用60分鐘;或用活化后的二氧化氯,濃度為0.05%噴霧,用量為20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鐘;可用由一種電解水裝置電解食鹽水產生的強氧化高電位酸化水原液噴霧,用量可參照20—30毫升/立方米,作用30分鐘。在有人的情況下,可應用低臭氧、高強度紫外線燈風簡式循環風設計的立柜式空氣消毒器的定時使用,或靜電吸附低臭氧、高強度紫外線燈風簡式循環風設計的消毒器。
在應急情況下,也可選用以上用于地面或墻壁消毒的方法進行氣溶膠噴灑進行空氣消毒。
單向良好通風的實施。
負壓病房的建設。
化學消毒劑用作空氣消毒應盡量避免有人在的情況下進行。
⑸糞便、排泄物的處理及消毒
對于糞便及排泄物,特別是病人的糞便和排泄物,應做好消毒后才能運送。可選用下列一種消毒方式:
───────────────────────
消毒劑 用量 作用時間
───────────────────────
20%漂白粉澄清液 按消毒液:糞便=1:2 2小時
6%漂白粉精溶液 按消毒液:糞便=1:2 2小時
5%氯胺T溶液 按消毒液:糞便=1:2 2小時
或用漂白粉干粉,按干粉:糞便=1:5 2小時
───────────────────────
⑹尸體防腐、消毒、除臭
人、畜尸體應盡早處理,運出居住區。需保存者送殯儀館。現埸應急處理可用0.2%過氧乙酸噴灑,或500mg/l二氧化氯噴灑或10%漂白粉或5%漂白粉精噴灑。
尸體運送應用塑料袋裝后才能進行。
⑺應急醫療器械消毒
應急手術器械的滅菌最好采用手提高壓蒸汽滅菌鍋,在不具備條件情況下,可選用2%戊二醛1~2小時浸泡消毒,使用前用無菌水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