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寫過一首著名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用來表達對好友王昌齡被貶的憂愁和關心。
李白的好友王昌齡也是唐朝著名才子,其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膾炙人口,流傳至今。而這個句子,也是出自王昌齡送給自己好友辛漸的一首詩。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吳"——冷雨滂沱,仿佛與江面相連,在夜晚滴落在吳地。
作者王昌齡送別好友辛漸的地點"芙蓉樓",位于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而江蘇鎮江這片區域屬于三國時期的吳國,因此,本句描寫了送別的時間"夜"和天氣"雨"。下著寒雨的黑夜,渲染出了一種悲凄的離別氛圍。
我們都知道,雨天的夜晚出行十分不便,更何況古代的交通遠遠沒有如今發達。而王昌齡寧愿忍受寒冷和大雨也要為辛漸送別,可見二人的交情之深。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快亮了,送走你后,我面對著楚山深感孤獨。
"平明"指的是天快要亮了的時候,例如盧綸的《和張仆射塞下曲》中也有"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之句,司馬遷在寫到垓下之圍后漢軍追殺項羽時,也描述道"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楚"指的是江蘇省南京市一帶,古時候的楚國統治過這片區域一段時間。前文的"芙蓉樓""吳"跟本句的"楚"其實都是一片區域。
"楚山"千百年來都立在那里,根本沒有喜怒哀樂,但是王昌齡覺得,楚山獨自屹立,分明就是孤獨寂寞。他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自己的心情投射到了楚山身上。本詩中的"楚山孤"跟宋代詞人王禹偁《點絳唇》中的"雨恨云愁"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雨和云本來也不會有恨意和愁緒,只是作者心境的寫照而已。
"洛陽親友如相問"——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來。
"洛陽"是辛漸要去的地方,他從潤州渡江,北上洛陽。
"一片冰心在玉壺"——請告訴他們,我的心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
本詩的最后兩句,想必大家都已經倒背如流了。但是,你想過為什么王昌齡要向洛陽親友說明自己的純潔之心嗎?按道理來說,既然都已經是親友了,應該十分了解王昌齡的為人才對呀,何需解釋?
這得從王昌齡的生活遭遇來看,他雖然滿腹才華,但是卻為人耿直,因此得罪了一些小人,以至于被貶江寧丞。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生活中發生了重大變故,可能會引起心性大變。王昌齡被貶,他的親友自然會為他擔心。因此,他囑咐好友辛漸,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來,就說自己沒事,還跟從前一樣。同時,也是王昌齡對自己的寬慰和要求,官位可降,初心不變。還有,對那些誹謗他的小人的有力抨擊,身正不怕影子歪,我的"冰心"天地可鑒。
可能有人會說,王昌齡這么寫不就跑題了嗎,明明是給好友的送別詩,卻還要讓好友幫忙解釋自己不是別人"謗議"的那樣。其實不然,你想想,這種關乎自己名譽的事情,是不是只會交給跟自己推心置腹的好友呢?因而,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王辛二人交情之深。
希望讀過此詩的我們,也可以永遠"一片冰心在玉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