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歲的許老太,老伴去世后一直獨自一人生活,日常開銷也由老人自己承擔。由于大兒子身患重病,老人平日生活主要由二兒子和小女兒關心。女兒平時一到兩周探望母親一次,為母親送去水果、點心等,但不在母親處留宿。
2009年8月,許老太將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以買賣方式過戶到女兒名下,女兒沒有實際支付購房款。同年9月,在公證機關的公證下,許老太與女兒簽訂了一份贈與合同,約定由女兒對許老太盡贍養義務,為許老太養老送終,許老太則將名下的一套房屋作價42萬元贈送給女兒。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去年12月,許老太將女兒告上了法庭。
許老太告訴法官,在取得房屋產權后,女兒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對她的關心急速下降,很少來照顧看望她。自己生病后,女兒也對她毫不關心。許老太認為,女兒對自己沒有盡到贍養義務,她對女兒的行為感到非常痛心,也非常后悔將房屋贈送給女兒,因此,要求撤銷雙方間的贈與合同,請女兒把42萬元購房款還給自己。
女兒并不認可母親的說法。她向法庭辯稱,自己與母親簽訂贈與合同是母親的真實意思表示。作為女兒,自己始終如一地照料母親的生活,平時一周到兩周去看望母親一次,幫助母親做做飯、買買東西;母親生病也是自己送醫院并予以照顧,出院后更是隔天去照料。第二次出院后,母親自己要去兒子家居住,自己去探望卻遭到拒絕,因而無法繼續照料母親,所以不同意母親的訴訟請求。
法庭經審理查明,2010年8月7日,原告因腦梗塞、高血壓病發,被告經樓組長電話通知趕來送原告入院,住院期間,被告為原告送飯菜,但原告認為被告照顧不周,產生不滿情緒。8月26日原告出院,被告為原告請了保姆,但費用由原告支付。之后被告也上門探望,但原告仍非常不滿,雙方隔閡變大。在同年9月13日至30日原告第二次住院期間,被告仍前去探望,而原告出院后直接去兒子家居住。兩次住院費用均由原告自行支付。
2011年1月25日,長寧區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章偉聰)
■法官說法■
本案承辦法官陳蕓認為,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本案中,被告作為原告女兒及合同約定的贍養人,在法律上本來就負有贍養義務,后簽訂贈與合同約定由被告贍養原告,被告應更加全面妥善地照顧原告?,F原告年事已高,獨自一人居住生活上多有不便,又患有腦梗塞等高危疾病,身邊應有人隨時照顧為妥。法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表明,被告雖然履行了一定的贍養義務,但顯然沒有按照約定在經濟上、生活上、精神上對原告盡到全面應有的贍養義務,致使原告產生不滿。據此,原告要求撤銷贈與合同的請求,具備了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