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的核心條款,針對破產人和債權人分別有哪些保護措施?
(一)針對破產人(即債務人),《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對滿足特定條件的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條例進行破產清算、重整或者和解。深圳是移民城市,實際居住人口數量遠遠超出戶籍人口數量。作為特區立法,應當將滿足一定條件的實際居住人口納入適用范圍,即個人參加社會保險連續滿三年,已為特區經濟發展做出一定貢獻,且與其相關的財產登記、社會保障等信息已基本完善。因此,條例以“在深圳經濟特區居住,且參加深圳社會保險連續滿三年的自然人”作為個人破產的適用對象。即因生產經營、生活消費導致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將申請破產的債務條件限定為因生產經營和生活消費導致資不抵債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如果是違法經營或者過度消費導致不能清償債務的,不能適用個人破產。3、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對債務人持有50萬以上債權深圳經濟特區試行個人破產制度賦予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權利,并通過對持有債權數額加以限定的方式,避免破產程序被濫用。因此,《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規定,單獨或者共同對債務人持有五十萬元以上到期債權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申請。同時,申請個人破產也并非是讓你完全“一無所有”,以致無法生活。在相關豁免財產范圍中,債務人及其所扶養人生活、醫療、學習的必需品和合理生活費用,以及為職業發展需要必須保留的物品或者合理費用都是在豁免范圍內的,這其實也是對破產人的一種保護。一旦申請個人破產,其實是破產人獲得了暫時免去巨額債務壓力的權利,但《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對破產人的權利作出了一定的限制,這實質就是對債權人的一種“保護”。一是限制破產人的高消費,包括:乘坐飛機商務艙、頭等艙、高鐵一等以上座位;在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消費;購買不動產、機動車輛;新建、擴建、裝修房屋;旅游;供子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等。二是從業禁止。債務人不得擔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和金融機構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從事的職業。三是債權人也可以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單獨或者共同對債務人持有五十萬元以上到期債權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二、如何理解《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針對破產人設3年免責考察期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設置了免責考察期,將免除債務人債務和解除對其相關行為限制的節點設定為免責考察期屆滿而非破產宣告時,且設置了3年的免責考察期。在破產程序中和免責考察期內,破產人應當遵守人民法院依照條例作出的限制債務人相關行為的決定。違反該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延長免責考察期(延長不超過二年)。但同時也作出激勵性規定,如破產人主動清償剩余債務達到一定比例的,可以提前申請結束免責考察期,解除相關行為限制。一部良好的個人破產法必須合理、有效地協調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利益,對于免責考察期的設定必須十分謹慎。設置3年的免責考察期更多是基于讓債務人及時重生、保護企業家精神的角度考慮。從國際經驗來看,各國對于個人破產免責考察期的設定有長有短。如日本、美國等國進入清算程序后幾個月就可以免責,如英國要1年,如歐盟一些國家的國家要3年,但像德國這些國家也有更長的期限。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個人破產免責考察期都是從嚴格到逐漸寬松的。至于3年的免責考察期是否合理,還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綜合考慮。考慮到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個人破產的法律,社會大眾普遍擔心個人破產法成為債務人逃債工具,因此社會大眾心理接受程度還不是特別高,且我國的誠實信用體系亦有待進一步完善,免責考察期或許應該更為嚴格較為穩妥。三、個人破產破冰是否會成為老賴狂歡之時與逃債工具?救濟是個人破產制度最本質的意義和屬性,個人破產制度并不會成為老賴們的狂歡,也不會成為他們的逃債工具。個人破產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提供了一種可期待、可信賴的保障。因此,個人破產立法要樹立的基本價值導向是:只有誠實守信的債務人,在不幸陷入債務危機時,才能獲得個人破產制度的保護,并幫助其從債務危機中解脫出來,重新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創造更多財富。而對于那些惡意逃債或者實施破產欺詐的債務人,不僅不能通過破產逃避債務,還要通過法律手段加以預防和懲治。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已經通過一系列環環相扣“關卡”,讓破產申請者“不敢逃,也不能逃”。第一關,是建立個人破產登記制度,要求債務人如實申報財產,包括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名下的財產。法院審查破產申請時,發現申請人有欺詐行為,可以裁定不予受理。第二關,為防止財產轉移,破產申請提出前兩年內有關交易行為,可被申請撤銷。這期間給其親屬和利害關系人個別清償的,也可被申請撤銷。第三關,惡意逃債終身追責,債權人在任何時候發現債務人通過欺詐手段獲得免除未清償債務的,均可申請撤銷免除未清償債務的裁定。第四關,債務人存在故意隱匿、轉移財產、虛構債務等行為,構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四、為什么深圳這座城市會作為個人破產法規的試驗田?首先,全國首部個人破產條例之所以能在深圳發芽,肯定離不開深圳得天獨厚的制度優勢。作為先行示范區,深圳有特別立法權。其次,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角色的深圳,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發展比較完善、比較成熟的地區。它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基本素質都到了相當高的地步,它甚至已經無限接近于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信用社會了,因此它對市場經濟法治化有著更為急迫的需求。再者,深圳早在1993年,就率先在全國制定了深圳經濟特區企業破產條例,為國家企業破產法的出臺積累了寶貴經驗。總的來說,深圳是創新創業的沃土,向來有“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因此,個人破產制度率先在深圳“破冰”,是深圳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的又一生動體現。產品可以失敗,企業可以出售。但對于那些滿懷雄心的創業者來說,創業失敗的債務確是他們無法輕易甩掉的包袱。由于個人破產制度長期缺失,創業者一旦遭遇風險,以個人名義負擔無限債務責任的,根本無法從市場退出和再生。大量失敗后的創業者們或遠走高飛,留下只字片語后,便音訊全無;或因一份情懷,依靠尚在的人氣,進軍直播領域,帶貨還錢;或從此銷聲匿跡,江湖再無哥的傳說……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可謂是創業者們的一劑強心針,讓創業者無后顧之憂。它幫助誠信債務人經濟再生,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業熱情,讓“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將有機會走出“債務泥淖”,再迎“高光時刻”,以法治保障“寬容失敗”,為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是為誠實但不幸的市場主體提供遭遇債務危機的后續保障,能夠為個人創業者解除后顧之憂、促進創新創業,為社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健全市場退出機制,激發商事主體的競爭力和創造力的需要,也是保障深圳經濟持續穩定高質量增長的必然選擇。《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在中國歷史上是首創,它所形成的經驗將來可能在未來十年里為全中國所復制和推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