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止痛,補腎強骨;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跌撲閃挫,筋骨折傷,腎虛腰痛,筋骨痿軟,耳鳴耳聾,牙齒松動;外治斑禿,白癜風。
用法用量:3~9g。
——以上來源于《中國藥典》2015版
補腎,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祛風濕,舒筋活絡。
骨碎補的功效與作用1、有益血管
骨碎補有預防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并防止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所含的骨碎補多糖和骨碎補雙氫黃酮苷還有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的作用,有益血管健康。
骨碎補的功效與作用2、有益骨骼
骨碎補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含;還能改善軟骨細胞,推遲骨細胞的退行性病變。
骨碎補的功效與作用3、鎮痛
研究表明,骨碎補所含的雙氫黃酮苷有明顯的鎮靜、鎮痛作用。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骨碎補圖片
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瘺軟,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仆閃挫,筋骨折傷;外用消風祛斑,用治斑禿,白癜風。有經驗認為本品治跌打損傷,尤適于肌肉、韌帶損傷和閉合性骨折(主要取其活血鎮痛作用)。 有報道用于鏈霉素毒副反應、雞眼、傳染性軟疣、尋常疣、遺精、慢性腸炎、慢性細菌性痢疾、牙周病等。
1.骨碎補中所含雙氫黃銅苷可降血脂。
2.骨碎補有促進骨折愈合作用。
3.骨碎補能明顯降低鏈霉素中毒所致動物死亡數及降低卡那霉素對耳的損害。
4.骨碎補中所含雙氫黃酮苷有強心作用及降低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5.骨碎補中所含雙氫黃酮苷有明顯鎮靜、鎮痛作用。
6.骨碎補在試管內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
主含柚皮苷、甲基丁香酚、骨碎補雙氫黃酮苷、骨碎補酸、谷甾醇、原兒茶酸等。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促進鈣的吸收,以及鎮靜、鎮痛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骨碎補能促進骨鈣吸收,同時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得于骨鈣化和骨質的形成;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鎮靜、鎮痛等作用。
阻虛及無瘀血者慎服。
忌食羊肉、羊血、蕓薹。
血虛風燥、血虛有火和血虛攣痹者禁用,也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由實火、血虛等引起的牙痛不宜用。
孕婦、兒童慎用。
1、治金瘡、筋骨損傷、疼痛不可忍:骨碎孫、自然銅、虎脛骨、敗龜各25g,沒藥50g。將以上5味中藥研成細末。每服5g,以核桃仁半個,一起嚼爛,溫酒送服,每日3次。
2、治耳鳴耳聾、牙痛難忍:骨碎補100g,熟地黃、山茱萸、茯苓各50g,牡丹皮25g,澤瀉20g。將以上6味中藥研成細末。每服25g,飯前白湯送服。
3、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與杜仲、附子、山茱萸等配伍,可溫腎強腰壯骨。
4、治雞眼:骨碎補10g,95%酒精100ml。骨碎補研成粗末,放入密閉瓷器中,倒入酒精浸泡3天即可使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后,余抹骨碎補酒精浸劑,早、中、晚各1次。擦后略有痛感,幾分鐘可消失。
5、腰酸背痛、關節不利:骨碎補、菟絲子、杜仲、核桃仁各10g,白酒1000ml。將中藥放入密閉瓷器中,倒入白酒浸泡7天即可服用,依酒量每日服用。
方一:治療斑禿、脫發
鮮骨碎補50~100g,切成薄片,蘸鹽水涂搽患部。
方二:治療跌打損傷
骨碎補、梔子、韭菜根、朱砂根、紅花酢漿草各適量(均取鮮品),共搗爛,酒炒敷患處。
方三:治療挫傷、扭傷
鮮骨碎補、鮮酢漿草、鮮鵝不食草各適量,加米酒、白糖少量共搗爛敷患處。
方四:治療神經衰弱
骨碎補、制何首烏、鉤藤根各15g,水煎服。
方五:治療小兒軟骨病
骨碎補、土黨參、九龍藤各6g,煲豬骨或蒸瘦肉適量服。
方六:治療腎虛牙痛
骨碎補15g,生地黃10g,水煎服。
方七:治療雞眼、疣子
骨碎補9g,研為粗末,浸泡于95%的酒精100ml中,泡3日即成。用時先以溫水將足部雞眼或疣子洗泡柔軟,用小刀削去其外層厚皮,再涂擦骨碎補酒精浸液,每2小時擦1次,連續4~6次,每日最多10次。
方八:治療牙周病、口臭
骨碎補、升麻、生石膏等量研粉,加冷水調勻(按2:8配比),每日含漱3次。
方九:治療癰腫疼痛
骨碎補30g,水煎服;藥渣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