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劉邦滅了魏王豹,掠奪了他的宮人侍女,讓她們負責織布。一次,劉邦偶有興致,到織布處巡視。人群中看一美女,頗有姿色,劉邦心動,把其納入后宮。可無情莫如帝王,劉邦轉身就把她忘掉了,“歲余不得幸”,此女即薄姬,漢武帝的奶奶。
后來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常伴劉邦左右,她們一起談笑當年與薄姬的約定::先貴勿相忘。漢高祖問起,兩人將實情告訴了劉邦。劉邦內心傷感,惻隱心動,憐憫薄姬,于是當晚她侍寢。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漢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吉兆。”事后,薄姬有了身孕,后產下一子—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
薄姬雖生皇子,但并未以子貴,一夜寵幸之后,再難見到劉邦。而劉恒也因母不受寵,極少見到父親劉邦,自然也不被劉邦喜愛。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在平定代地陳豨的叛亂后,立八歲的劉恒為代王,隨后與母親遷往封地。母子二人謹小慎微、低調生活,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劉邦死后,呂后當政,因為劉恒母親不受寵,沒遭呂后嫉恨,母子兩個得以保全性命。
因薄姬娘家地位卑微,十幾年的時間,他似乎被人遺忘了一般,呆在遠離長安數千里的邊境之地。朝廷沒有人關心他,也從來沒有受詔回過長安。日子久了他死心了,每天過著平淡的生活,照顧好母親、撫育好子女、做一個平凡寂寞、被人遺忘的王爺。
漢文帝
然而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朝廷傳來消息:要立他為帝!他頓時驚呆了,對于皇位,他做夢都沒想過。當劉恒見到朝廷的使者時,開始并高興,反而起了疑心,屬臣們意見也不同: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而中尉宋昌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
劉恒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兇,結果是一個“大橫”的結果,這個結果表明: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將家族的偉業光大發揚,就像啟延續禹那樣。卦師向他解釋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級。 于是劉恒決定入京即位。
漢文帝
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去長安的路上小心從事,先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到了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后太尉周勃跪著送上天子玉璽,劉恒終于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繼位之后,文帝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與民修養。他關心百姓疾苦,即帝位不久就下令: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者,月供發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者,再增發麻布、綢緞和絲棉。他重視農業,曾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采桑、養蠶。他在生前修筑自己的歸宿“霸陵”時明確要求:全部用瓦片,不得用金銀銅錫作裝飾品,能省則省,不能加重人民負擔。建陵墓要按照山川形勢因地制宜,不要大興土木,不能改變山川原來模樣。
漢文帝
他自己的恭儉樸素,當皇帝二十三年,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沒有增添,臨朝上班都是穿著草鞋。文帝的龍袍是廉價粗糙并且很厚色彩暗淡的絲綢,他還規定妃子不準穿下擺落地的衣服,宮中帷帳不得刺繡,不帶花邊。就算是廉價粗糙的龍袍,也是一穿多年,破了就讓皇后給縫補一下再接著穿。
正因漢文帝的恭儉樸素和勤政愛民,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當時國庫里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都溢出倉外,這為他孫子漢武帝開疆擴土,掃蕩匈奴積累了很好的基礎。后來赤眉軍作亂,攻進長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因為他們知道這位“小氣”的皇帝陵墓中是不會有啥值錢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