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神話般的蒙古國王朝,因為草原縱深處遺有先民的巖畫,因為金末元初汪古部駐防的金界壕,因為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蘇木查干敖包嘎查“馬王”巴拉圖蘇和的傳奇故事,當我在參加一支由影像專家、學者、媒體組成的“影觀達茂”考察隊深入達茂之旅時,對行程本身充滿了太多的期待。
4月25日接到通知,讓我翌日傍晚前趕到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旗)參加一個重要的活動。已是下午三點多,從唐山出發到內蒙包頭走高速需一千多公里方能抵達目的地。時間不等人,簡單收拾裝備,給車加滿油,兩個小時后,一個人就上路了。晚上9點半左右在京藏高速上,遭遇了大暴雨,那時還有154公里才能到達張家口。子夜后,在沒有一輛車的高速上,一個人穿梭在張家口巨長的隧道里,才感受到了一絲緊張和不安。抵達張家口住下來已經是凌晨一點多。行途中就在想:在草原深處的曠野里以及多彎道的全路況駕駛路線,對駕駛者技術和車輛性能,都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事中,我的預見得到了充分的印證)。第二天一早出發,行駛了將近600公里,傍晚前準時到達了達茂旗集結地點。
內蒙古達茂旗,地處陰山北麓,南北長約160公里,東西寬約150公里,面積1817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過376米。達茂旗作為包頭市外五旗縣區之一,因其獨特的地域與民族特色,被人們所熟悉?!捌臁钡臍v史淵源是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在蒙古地區統一實行盟旗制度,對歸附的蒙古部落,以原有部落為基礎逐一編旗。
達茂歷史悠久,人文遺跡繁多。因此,它所在重鎮百靈廟不是孤立存在的。那么百靈廟周邊的草原深處應該是有著諸多的古代文化遺存的。在找尋游牧部落留下種種痕跡的過程中,我們很快就被這厚重的草原文化迷住了。
當我們驅車從達茂旗百靈廟駛向廣袤的草原深處,這里無邊的天際線與開闊廣袤的空間所帶來的自由感吸引著我們。就在距離古城不遠的草原上,一道顯示著明顯人工開挖痕跡的望不到頭的界壕橫亙在了我們的的眼前。這是誰修建的呢?用來做什么的呢?這個疑問,陪同我們的達茂旗宣傳部秦部長給出了解答:“這就是金末元初汪古部駐防的金界壕。因為金界壕,蒙古騎兵對汪古部奈何不得,對金朝也難以構成戰略優勢和實質上的威脅。”眼前這金界壕由于年深日久,破敗嚴重,可看到很長的土塄,山里可見到斷續石砌的殘墻,沿線內的高地上有烽火臺。
“再往前走大約30公里,公路邊豎立一塊石碑,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去的一處草原巖畫群,就是推喇嘛廟巖畫保護區?!鼻夭块L告訴我們。我們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期待著。
車隊很快就到了他所說的目的地。順著他的指引,前方一片地勢較高的小山丘,一截不足20米寬的山梁橫更在眼前。大大小小的巖石醒目地矗立在山丘上,我們順著已經踩出的小路很快就上了山坡。幾塊體型較大的巖石上,代表草原文化的巖畫作品赫然在目、周圍有很多石塊已經被歲月風霜打磨得非常圓滑,有一些石塊上的青苔已經干枯與石頭融為一體將石頭染成淡綠色。那些刻著圖形的巖畫作品,卻依然可以辨認是當年這些作品的主人所要表達的內容,簡單的幾筆,卻將馬、牛、羊的外形特征勾勒得非常清楚,也將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一次次拉近。第一次在草原上尋找歷史文化,腳步與巖畫近距離接觸,也將我的情感近距離拉近。沒想到,草原文明會用如此的方式來表達。
草原是寂寞的,巖畫是寂寞的。四周人煙稀少,從這里經過的人更是寥寥無幾。這里的巖畫更多的是靜靜地呆在草原上,守護著曾經的記憶。用手觸摸巖畫,手指刻意隨著圖形而動,之間傳來唯有冰冷的感覺。
處于對巖畫的喜愛和好奇,秦部長帶我們又去了另一個叫“一道頭”的巖畫群落找不同圖案的巖畫。很可惜,這里的巖畫很少,不仔細辨認,僅有的一兩副巖畫幾乎沒有了痕跡。
如果說,達茂旗是一塊璞玉的話,那些散落在各處德爾草原巖畫就是這璞玉上的一個個閃光點。
從百靈廟東北部沿著艾不蓋東北,穿過坦蕩起伏的草原三十公里處,是敖倫索木(漢譯為多廟的地方)古城遺址,可見圍合的面積廣大的殘垣斷墻。據這座古城的碑銘記載:這座豪華壯觀的古城遺址,就是元代趙王馬札罕的王府。馬札罕是汪古惕部落(史稱:熟韃靼,白韃靼)的部長,游牧于今內蒙古自治區大青山北麓一帶,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前,他們臣服于金朝,為金守護長城。這座古城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姻親之部——汪古部的首府,因此坐落在艾不蓋河北岸,那時艾不蓋河叫黑水。當時成為黑水新釋,又因汪古部趙王世家居住此地,也叫“趙王城”。
這座古城是蒙古高原上僅次于元上都的第二大城池,也是歐洲文明傳入東方的第一大城市。同時,它也是溝通西北蒙古高原和內陸之間的要沖。
“七百年前,敖倫蘇木古城最興盛時人口達10萬,元朝時先后有16位公主嫁到這里。敖倫蘇木古城是蒙古大軍的大本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敖倫蘇木,蒙古鐵騎就不可能震撼世界。這樣的一座城池,說消失就消失得如此徹底,實在是不可思議!”達茂旗蒙古馬協會于會長感慨不已。
在這曾經輝煌的城池如今敗破的廢墟里,我們一行各自散開去找尋歷史散落下的遺物。建筑物碎片,石碾、石磨和石臼以及日用陶瓷殘片(青花瓷片)分散在這片廢墟中。
站在這片龐大的廢墟里,你很難想象,擁有如此寬闊的基座的城墻,它的原城池一定是極為宏偉的,一定是氣勢非凡的。而眼前這些殘垣斷壁,座座土丘,雜草叢生的景象會令你有一種錯覺感。它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是怎么了?但是,它確確實實就是“趙王城”!
達茂旗的自然景觀、藝術瑰寶、人文遺產不是一兩次能夠看完,看明白。它吸引我的地方很多,來此地尋古,是人生的經歷也是一種生命體驗。
達茂無疑是探索人類自然環境共存的方式及狀態的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