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名、牡丹
第14名、蓮花
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后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頤的《愛蓮花》,影響深遠。《本草綱目》說:“夫蓮生畀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于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蓮有一蒂二花者稱為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常青樹,并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蓮諧音“廉”(潔)、“蓮”(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而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并不認為“出淤泥而染”那么貞潔,而視蓮花為“下賤”之花。
第15名、芙蓉
芙蓉,蓮花類,分為水靴蓉、木芙蓉。木芙蓉又稱木蓮、地芙蓉,拒霜等。四川盛產,秋冬開花,霜降最盛。五代時蜀后主孟昶于宮苑城頭,遍植木芙蓉,花開如錦,故后人稱成都為錦城、芙蓉。芙蓉耐寒,遇霜花盛,故又名“拒霜”。
第16名、月季
第17名、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史載石榴乃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從安石帶回,故稱安石榴。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典中卻記載早在西漢以前在中國即有石榴。古文詠石榴詞賦甚多。如,梁元帝《詠石榴》詩:“涂林應未發,春暮轉相催。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潘岳的《安石榴賦》中:“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饑療渴,解醒止醉。”在習俗文化中,認為“石榴百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實際上,石榴花果紅似火,果又可解渴止醉,有美觀和實用價值,而廣為民居庭院宅房栽植。
第18名、梧桐
梧桐是桐樹之一種。桐有油桐、泡桐、紫花桐、白花桐、梧桐等。桐之用途很多,陳翥在《桐譜》中說:“桐之材,采伐不時而不蛀蟲,漬濕所加而不腐敗,風吹日曬而不折裂,雨濺污泥而不枯蘚,干濡相兼而其質不變,楠雖壽而其永不敵,與夫上所貴者舊矣。”油桐可榨油,泡桐最遮蔭,梧桐宜制琴。王充在其《論衡》中說:“神家皇帝削梧為琴”。《詩經?庸風定之方中》上說:“樹之榛栗,椅桐梓,爰伐琴瑟。”《齊民要術》說:“梧桐山石間生者,為樂器則鳴。”《后漢書》載有:“蔡邕泰山行,見焚桐,聞爆聲曰:‘此良木也’,取而為琴”,是為“焦尾”,名琴。
第19名、竹
風水學對竹有特殊評論:在晉戴凱的《竹譜》上說:竹“不柔不剛,非草非木”。歷代對竹的詩詞歌賦,佳頌迭出。竹與民生關系密切,竹材可資用于建屋、制筆、造紙、家具、雕繪。
《花鏡》認為:“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頗無妖冶,雅俗共賞。”文人將竹視為賢人君子。白居易在其《養竹記》中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見不拔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號君子。”竹的高風亮節,令人愿與賢者居,故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詞。在中國竹文化中,把竹比作君子,國畫中,常將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而“五清圖”是松、竹、梅、月、水,“五瑞圖”是松、竹、萱、蘭、壽石,常顯于畫家筆端。
第20名、合歡
第25名、葫蘆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什么用“寶葫蘆”裝酒?原來在風水術中,葫蘆被認為是能驅邪的植物,古人常種植在房前屋后。現代物理測試證明“寶葫蘆”形狀的器皿能屏蔽各種波和輻射的干擾。張果老用 “寶葫蘆”裝酒,除了能驅邪外,還因為“寶葫蘆”能保存酒的味道不變。
葫蘆為藤本植物。藤本綿延,結實累累,籽粒繁多,中國人視作象征子孫繁盛的吉祥植物。枝“蔓”與萬諧音,寓意萬代綿長。民俗傳統認為葫蘆吉祥而避邪氣。端午節習俗,民間門上插桃枝掛葫蘆。現代氣功測試證明,葫蘆有隔絕氣揚功能。民語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意即難以穿透葫蘆測視內中物品。從風水揚氣分皙,葫蘆的曲線外形狀含“S”形有太極陰陽分界線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風水化煞中應用。
第26名、茱蓃(zhu yú) “常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在這首詩中為什幺要“遍插茱萸”呢?原來風水學中認為茱萸是一種吉祥物,在重陽節登高時佩戴,認為可避災禍。
茱蓃,氣味香烈,九月九日前后成熟,色赤紅,民俗以此日插茱蓃,做茱蓃囊,以此避邪。《群芳譜》云:“九月九日,折茱蓃戴首,可辟惡,除鬼魅”。《太平御覽》引《雜五行志》說宅旁種茱蓃樹可“增年益壽,除患病”。《花鏡》也說“并側河邊,宜種此樹,葉落其中,人飲是水,水無瘟疫:圖吉祥,漢代錦緞有“茱蓃錦”。刺繡有“茱蓃繡”。
第27名、菖蒲、艾葉
端午節草蒲、艾葉用草蒲、艾葉掛在門旁,或用艾做成“艾虎”帶在身上,能起到驅毒辟邪的作用。
菖蒲為多年生草木植物。多為野生,但也適于宅旁綠地中養植。《本草綱目》說菖蒲“乃蒲之昌盛者”。《呂氏春秋?任地》說“菖才,百草之先生才也”。民俗認為菖蒲其花生貴,其味使人延年益壽。中國古代認為菖蒲是天生的再生,《春秋運斗樞》云:“玉衡星散為菖蒲”,傳說人見菖蒲花當貴。菖蒲在民俗中廣為喜用,視為避邪氣的吉祥草木。
第28名、桃樹:傳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
中國神話中說桃樹是追日的夸父的手杖化成的。《山海經》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即桃林)”。而《春秋運斗樞》又說:“玉衡星散為桃”。桃是神杖變的也好,是北斗星變的也好,總之都帶有神異。《太平御覽》引《典術》上說:“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厭邪氣。”桃制百鬼,鬼畏桃木。古人多用桃木制做種中厭勝避邪用品。如:桃印、桃符、桃劍、桃人等。
第29名、銀杏樹
銀杏樹是中國獨有的古老名貴樹中之瑰寶,具有1.5億年的基因特征,是與恐龍同時代地球的統治者,被稱為地球“活化石”和植物界“熊貓”。因其具有長達3500多年的自然壽命,且不論數百上千年均能開花結果,生命力十分頑強,又享有“長壽樹”之美譽。最為神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彈爆炸中心,萬物俱滅,唯獨幾棵銀杏樹奇跡般的存活至今,這充分說明了銀杏樹長青不敗的生命力。
第30名、柏樹
剛直不阿,被尊為百木之長,傳能驅妖孽,墳墓旁多種植柏樹。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西方正色也。“不同流合污,堅貞有節,地位高潔。”王安石在《字說》中云:“柏猶伯也,故字從白”。松為“公”,柏為“伯”,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伯列第三位,柏也比作“位列三公”。《風俗通》載:魍魅喜食死人肝腦,懼于虎、柏。故陰宅陵墓多植柏立石虎。民間習俗也喜用柏木“避邪”。《本草綱目》說“元旦以之浸酒避邪”(“柏性事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乃多壽之木,是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包飲,元旦以之浸酒避邪,皆取于些。麝食之而體香,毛女食之而體輕,亦其之正驗矣。(毛女,《抱樸子》載,成帝時,獵人在終南山見一裸女,全身毛,跳澗如飛,后合圍捕獲。
第31名、無患子
落葉或半常綠喬木,高達20-25米。枝開展,成廣卵形或扁球形樹冠。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小枝無毛,芽兩個疊生。羽狀復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不對稱,全緣,薄革質,無毛。花黃白色或帶紫色,成頂生多花圓錐花序。核果近球形,黑色,堅硬。花期5-6月,果9-10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