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毫無斗志可言,結果急壞了眾家長們。專家指出,小學生缺乏學習斗志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說教、訓斥、命令等方式,應用一些心理效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對自己有期望;門檻效應,給孩子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等。
效應一: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對自己有期望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對某小學的孩子進行了一項“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并給該校老師提供了一份“具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半年后,他對參加測試的孩子進行復試,發現凡是上了名單的孩子,成績都有了明顯進步,自信心大大增強。其實,那份名單是隨意擬定的,但是名單卻左右了老師對孩子的評價,老師又將這一心理活動傳染給了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期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進步。因此,家長的期望并不一定會對孩子有多大的幫助,但家長要善于將自己的期望“轉嫁”給孩子,讓他們對自己擁有期望,進而為實現自己的期望而努力。
[專家支招]
效應二:門檻效應,給孩子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
心理學家費里德曼等人曾經作過的一項研究證明,讓人們先接受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漸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門檻效應”。這一效應啟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給孩子制定一個較小的目標,然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孩子實現了小目標,便會有動力和激情面對下一個目標,進而朝著家長預定的長遠目標邁進。
[專家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