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注長風
宋朝出了科舉歷史上非常有名龍虎榜,堪稱撐起了兩宋文壇的半壁江山。
龍榜是宋仁宗嘉佑二年,主考官是歐陽修,這年科舉誕生8位文壇大家和9位當朝宰相。
其中蘇軾、蘇轍、曾鞏、曾布、張載、程顥、程頤等等史上鼎鼎有名的人,都出自此屆龍榜。
虎榜是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的科舉,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范成大,軍事家虞允文都是出自此榜。
除這些人之外,大詩人陸游也是此次科舉考生,只不過因為秦檜的迫害落榜了。
這一屆虎榜狀元也不是普通人,他叫張孝祥。
張孝祥文能提筆寫華章,武也能上馬定乾坤。
他上承蘇東坡,下啟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奠基人之一,其詞“豪壯典麗”,流露出的放曠、豁達的人生態度,被楊萬里評價:“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
在戰爭中,也似辛棄疾那般單槍匹馬敢獨闖大營,將暴動頭子斬首示眾,全營士兵如睹天神,無人敢動。
張孝祥是主戰派之一,曾極力上疏請求為岳飛平反,又不屑于秦檜等人為伍,所以仕途算比較坎坷,多番起落,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知潭州,這年中秋,他自桂林北歸途徑洞庭湖,月圓之夜,張孝祥和友人泛舟游于洞庭之上。
當時暮色四闔,圓月當空,水波不興,張孝祥念及多年經歷,心血來潮,詩興大發,寫下一首《念奴嬌·過洞庭》。
《念奴嬌·過洞庭湖》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詞的上闋主要是寫景。
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幅廣闊而寧靜,空靈澄澈的洞庭中秋月色圖,令人如癡如醉。
開頭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以及天氣,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則帶著讀者進入了這美麗的月色之下,湖水之中,置身去體會那“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感覺。
這種感覺是什么呢?
那就目光所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沒有一絲一毫渾濁,沒有一絲一毫污染,干凈通透、清澈明亮的境界。
這既是說景,同樣也是說作者自己表里如一,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可這美景,還有自己的內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想體會,得要有要有發現美的眼睛,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下闋由景抒情。
“應念嶺表經年”,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因誣陷而貶謫嶺南靜江府(廣西桂林)。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獨地照耀著;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嶺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但自己仍然堅守內心,光明磊落行事。
“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這是回憶到眼前,時近中秋,月夜清冷,涼意頓生,讓身著襟袖的人感覺到寒意,但自己卻穩穩泛舟湖上。
這一句同樣暗示了官場人情冷暖,自己光明磊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意思。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這是全詞的高潮所在。
作者奇峰突起,發揮想象力,描繪了一幅極其浪漫,奇幻瀟灑的飲酒圖,忘情于與大自然交融之中,飄飄有凌云之氣,氣勢直追詩仙太白,坡仙蘇軾。
這首詞意象鮮明,虛實結合,想象瑰麗,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營造了非凡的境界,不愧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好作品,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