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始稱皇帝,初制寶璽,到清末溥儀退位,歷經2000多年,中國歷史上共有494位皇帝,都把玉璽作為皇權和國家威嚴的象征。
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
2016年6月30日,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在澄城縣王莊鎮柳泉村墓葬搶救性清理發掘過程中,意外發現了西周早期的龍鈕形玉璽。
這枚玉印是西周早期墓葬中首次出現隨葬的璽印,是我國印史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質印章,也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龍鈕玉璽。
故宮藏有明清帝后寶璽近五千件。乾隆帝是清朝入關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長達六十多年的統治期間創造了清代歷史最輝煌的時代。
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寶璽一般沒有規定確切的數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欽定御寶為二十五方,后人稱這二十五印章為“二十五寶”。
從此,這25方寶璽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一直沿用至宣統末年。二十五方寶璽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
在故宮交泰殿寶座的周圍,屹立著25個寶匣,這寶匣里存放著的,是清朝時期象征著封建王朝皇權的25方寶璽。
這二十五寶璽也是現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