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百集錄片,第52集【五代十國】思維導圖:
從907到960年的53年間,群雄競起,中原地區,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一個個短命王朝登場,史稱五代;其他地方政權形成獨立的王國,史稱十國。
一、兩者爭霸
唐末,玄武節度使朱溫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合力成功圍剿黃巢。李克用因在慶功宴會上引起朱溫不滿,兩者成為仇敵,兩者爭霸將左右五代時期的政治格局。
900年,朱溫控制朝廷政權,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907年,朱溫代唐稱帝,改國號為梁,史稱后梁。
908年,李克用暴病而亡,將兒子李存勖立為晉王,給他三支箭,箭指幽州、契丹、朱溫,意指收復幽州、抵御契丹,消滅朱溫。
二、十國
朱溫建立后梁后,南方節度使紛紛獨立,先后建立九個國家,加上北方的北漢,就是十國。北方政局混亂,而南方政權大多采取發展經濟,保境安民的國策。
南吳:楊行密曾任唐朝的淮南節度使,被封吳王,出兵遏制朱溫南進的步伐,使南方經濟免遭破壞。
南唐:吳國權臣徐知誥代吳自立,自稱唐朝后裔,改國號為南唐。
吳越:發展農桑,興修水利,蘇州杭州得以發展。
閩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前蜀:蜀地據險一方,經濟得到發展,王建繼承人昏庸,前蜀滅亡后,后蜀建立。
后蜀: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喜愛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在成都大量種植芙蓉樹,成都又被稱為蓉城。蜀地文學復盛,是一個文化聚集的國度。
楚:楚國的潭州是南方最大的茶市,茶稅是楚國重要的稅收來源。
南平、南漢的經濟也都得到發展。
北方的北漢與遼國結盟,守境割據。
南方商品經濟發展,對后世影響巨大,然而南方政權都無力改寫歷史,真正的歷史大劇還是在中原上演。
三、五代
913年,李存勖攻克幽州;922年,大戰契丹大軍,將其驅逐出境;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二個中原王朝,史稱后唐;923年,攻破后梁,李存勖相繼完成了三支箭的任務。自此,李存勖開始了他的戲劇人生,他重用伶人和宦官,忽視功臣,終于引發兵變,被一支箭射中而死。
兵變時,手下擁戴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源為皇帝。李嗣源想要遏制兵變,他建立新的禁軍體系,頻繁調動節度使,分割藩鎮勢力,還整肅吏治,使中原民眾休養生息。然而他即位時已經60歲,年老力衰,只好分權給家屬親信,親信形成的軍閥成為新勢力。晚年時,宮廷政變再度發生。
934年,李嗣源養子李從珂自立為帝,忌憚太原石敬瑭。石敬瑭獻出燕云十六州,求助北方契丹。燕云十六州是農業文明與游牧民族的分割線,中原政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軍事分割線,從此,北方再無險可守。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建立了五代的第三個政權后晉。石敬瑭對契丹卑躬屈膝,契丹大軍三次南下,后晉滅亡。
在中原民族的反抗中契丹撤退,中原政權出現空白,劉知遠在建立后漢一年后去世。
951年,郭威被擁立為皇帝,建立后周。消除兵變是重中之重,郭威的繼任者柴榮整編禁軍,在侍衛軍外又組建了殿前軍,改變了晚唐以來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柴榮想奪回燕云十六州,959年,與遼國開戰,收復三州后暴病而死。
朱溫、李存勖、李嗣源、柴榮都無法改變中原的歷史格局,中原大地正呼喚一位偉大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