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才女之六——左芬:后宮深院鎖娥嬌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樹。
暮則巢宿。無干于人。唯志所欲。
此蓋禽獸。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芬《啄木鳥》
不厭其多地選納美女入宮,幾乎是所有封建帝王的共同特征。歷朝各代的皇宮后院中,不知有多少如花似玉的好女孩,像籠中鳥雀一般,被禁錮在高高的宮墻之內。而這其中,像武則天、慈禧太后那樣的女子,能夠翻云覆雨,進而以自己纖纖之手掌握整個天下的,是極為少見的。就算是生得一男半女,然后母以子貴,成為太后太妃的,亦不是人人有份。絕大多數宮中的嬪妃,在寂寂深宮中,都將自己的如花歲月白白地消耗,默默地衰老枯萎,而無人問津。
命運不是所有時候,都是有自己掌控得了的,都都屬情況下,是由不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左芬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才女。
說到左芬,可能知之者甚少,但是若提起她的哥哥,那就“天下無人不識君”了。他就是西晉文學家左思,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所謂“洛陽紙貴”的成語,就是從左思的故事演變而來的。雖然左思貌丑口訥,學東西特慢,但他勤奮不懈。左思仰慕前人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便暗下決心,立志寫一篇《三都賦》(當時三國歸晉,三都是指魏、蜀、吳三國之都)。歷時十年之久,終于寫成轟動一時《三都賦》。洛陽文人競相傳閱抄寫,“洛陽為之紙貴”。而左芬就是左思的妹妹。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齊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是時任殿中侍御史左雍的女兒。西晉女文學家,我國最早的女詩人。少好學,善綴文,名亞于思。為武帝妃嬪。今存詩、賦、頌、贊、誄等20余篇,大都為應詔而作,《離思賦》最著名。原有《左九嬪集》四卷,已失佚。今傳有《啄木鳥》等詩。
她十八歲那一年,同齡的女孩子都已經嫁做他人婦了。她還是一個人守著閨房,心中未曾沒有期待——自小頗通經史,雖不及哥哥的才情,但也是才華橫溢,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也許因為自己的不美麗,她只好寄情于書中,自傷自唉還自嘆。可按照中國“郎才女貌”的審美標準來看,哥哥左思顯然要比左芬幸運得多。雖然也是相貌丑陋,但是他畢竟是個男子,哪個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有文君那樣容貌嫁相如那樣偉岸如山的男子。哪怕過著賣酒當壚生活,日子也會如百花盛開的春天。
左思名聲大噪之后,左芬的詩詞也流傳到外邊,借著哥哥出名的氣氛,左芬的名聲也漸漸于文學界渲染開來。當時的皇帝是一貫荒唐漁色的晉武帝司馬炎,歷史上最為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其雄才大略遠不如其祖司馬懿、父司馬昭等。當時三分歸晉,天下一統,司馬炎繼承了其祖、父打下的江山,就安于享樂。司馬炎不但將蜀、吳二國的后宮佳人都納為已有,還大肆從民間選美女入宮。當時的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便下令將她選納入宮。晉武帝將左芬這樣的女文人選入宮中做妃子,好像納了一個詩人妃子,其實也是出于沽名釣譽,這樣一來,仿佛自身的品位也隨之提升了似的。
如果不是生在那個附庸風雅的年代,她也許會嫁一個普通的男子,和他舉案齊眉,讀書論詩,一生一世。泰始八年(272年),18歲的季末,她嫁入了皇宮,拜修儀,也就是從那一天起,厚厚宮墻里的生活從。后來,左芬也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被賜封為被封為貴妃,成了一個千歲娘娘,使后宮佳麗見妒。不過,那也只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
入宮后第一次被召見那天,左芬裝扮得像只春天的蝴蝶,滿面是含羞的嬌紅。她以為從此可以與那個那個肥胖的皇帝瞇著眼睛召喚自己的天子同出同宿雙雙飛。當她走到豪華的宴會廳才發現,她不過是一只濃妝艷抹的鴿子罷了,那些女子一個比一個嬌艷,一個勝一個妖嬈,楊柳依依般婀娜多姿。
左芬身入深宮,卻并未得到皇帝的寵愛。其實,在當時的后宮中,就算左芬長得美如天仙,也很難得到專寵。據史書載:“(晉武帝)怠于政事,頗事游宴,選吳孫皓宮女五千入宮,掖庭殆將萬人。嘗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晏寢,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撒地,以引帝車……”晉武帝后宮佳麗達萬人,美女如云。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該臨幸誰,所以常常坐上羊車,在后宮轉一圈,停到哪就在哪過夜。宮人為了吸引他的羊車競以竹葉插戶,鹽汁撒地,羊看到綠色的葉子就進門。后宮爭寵 “競爭”如此之激烈,沒有那么多狡黠心眼的女孩是沒有什么指望的,更何況左芬相貌一般。據《晉書》記載了左芬進宮后的生活:“姿陋無寵,以才德見禮。姿陋體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說左芬體弱多病,所以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寵愛。在古時,有地位或特別受寵的妃子才有住好一點的房子,或者資格擴建宮舍。像左芬這樣,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寵幸,所以只能她住在“薄室”里。在宮里得不得到皇帝寵愛也是很重要的,不單是住好房子的問題,有時候宮中的太監宮女也是看人下菜碟,皇帝寵的就巴結,失寵的就欺負。
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盡到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皇帝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不定時的召見她,讓她寫詩作賦,高興之給予獎賞。“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于是,宮廷中有什么紅白喜事,或是皇上偶獲方物異寶,或是哪個貴妃娘娘生日等等諸如其類,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她華麗的詞藻,鋪張的渲染總是能讓宴會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晉武帝并不是娶了個女人,只是娶了個“女詩人”。 身為貴嬪的左芬,實際上成了司馬炎宮廷御用秘書。最多也就是在宮中聚會時讓她寫寫文章而已。就像有的人附庸風雅,購得名畫古玩放在家中,其實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賞鑒這些寶物,最多就懂得“值錢”兩字而已。可惜呀,才女左芬的大好才華只是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樣。她不多只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里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成為皇帝酒足飯飽之后點綴升平,顯示風雅的一種擺設罷了。而每次宴后,她一個人漫步回后宮又是多少凄涼能說得盡呢?
一進禁宮之后,便遠離家人,就永無相見之日,這對一個自小在家中長大嬌弱無依的女孩來說是何等殘忍的事情。所以可想而知左芬的日子過得異??鄲?。據《紅樓夢》中言:賈元春,在宮中,皇帝對她十分恩寵,她依然說宮中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又在父親隔簾問安時,忍不住含淚哽咽道:“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所以對于左芬來說,進宮給她帶來的除了從此親人永隔,再無相見之日的痛苦之外再無他物。曾經以為尋常的快樂,現在想起來是那么遙遠。曾經與父母面對著面不知珍惜,現在離開卻再也不能見面。悲愴的怨命運,與親人距離若天上日月,晝夜交替更換,卻不能重見。望著天邊的云彩落淚,淚水嘩啦啦的流下來。人之處世,可憐如此,禁宮中的左芬雖然一直企盼著葉落歸根,但是卻始終無法實現她的愿望,正所謂“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檐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span> 左芬將自己全部的心思,都寄托在“書詩”和文詞中了。日日枯燈下,讀書而習文。如今已經不知道什么叫摘肺摧心的痛苦了。那個活潑可、愛文思泉涌的女子已經不復存在了?,F在的不過是一個整日為著皇帝的一時高興而賦的人了。唯一想念的是自己的親人,那一日三餐,相對而坐的家庭生活,就是最向往的幸福了??墒沁@高高的宮墻圈住了那個曾經心比天高的女子。所有的寂寞獨坐的日子只是在詩賦、書本里消遣。 在入宮不久,司馬炎為了一試左芬的文才,特意讓她作一篇“愁思之文”。才華橫溢的左芬,想起父母哥哥,兒時的幸福像匕首直直刺在心間。受命后當即寫了這樣一篇《離思賦》,將悲苦心情只有傾訴于詩文之中,抒發的就是自己思念親人之情: 生蓬戶之側陋兮,不閑習于文符。不見圖畫之妙像兮,不聞先哲之典謨。既愚陋而寡識兮,謬忝廁于紫廬。非草苗之所處兮,恒怵惕以憂懼。懷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終之萬慮。嗟隱憂之沈積兮,獨郁結而靡訴。意慘憒而無聊兮,思纏綿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這篇雖是無痛呻吟之作,總是要對左芬這篇辭賦雖然純屬應制之作的賦,由于時代久遠,讀起來頗有些生澀難懂之處,卻寫得極其凄楚哀婉。但其中的“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永長辭兮。慘愴愁悲,夢想魂歸,見所思兮。驚寤號咷,心不自聊”之類的句子將人世間的愁思與別離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梢钥闯觯蠓也湃A是何等之高。深宮中的左芬看不到前面的路有絲毫光亮,她只有“仰蒼天而泣血” 充滿宮怨之氣。在前述的雙重痛苦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親之痛。 錢鐘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志。”盡管“有志”,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志”,才更加痛苦。 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司馬炎,時年36歲、稱帝已經8年 皇帝那日剛好選得一個美貌女子做妃子,看見左芬異常高興,便命她當眾朗誦詩一首以作紀念。她原本鮮明跳動的心,聽到此言,突然一陣絞痛?!皟H此而已啊!”她也是聰明之人,收斂起一霎那間的失態,朗朗然地吟誦了一首優美的詩: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矅秋菊,華茂青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 滔滔如水,流淌出來的卻是她無限悲涼的心聲。 皇上的臉上笑燦爛得像那開裂的核桃,信口道:“左愛妃聰慧,外秀內敏。朕封你為修儀!”之后,她目送著歡宴之后的皇帝,摟著那個裊娜的女子離開,女子如瀑的長發一直在她的眼前飄灑。 年約19歲的左芬被正式冊封為修儀。從此,司馬炎對她的才華,更為賞識。不過,在情感方面,沉浸在美女團團簇擁之中的司馬炎,對相貌一般的左芬卻不怎么熱情。 啄木詩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樹。 暮則巢宿。無干于人。唯志所欲。 此蓋禽獸。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皇帝聽了大聲贊好,“賢妃,不愧是才華卓絕,聰慧過人。”君王喝到高興之處,高聲宣布封左修儀為貴妃。她慌忙跪下謝主隆恩。喧嘩過后,左芬被宮女攙扶著回到自己的陋室。看著自己滿身的錦繡,和自己寂寞蒼茫的容顏,潸然淚下。 《古詩記》中曾收錄了左芬的這首詩。通過這首詠啄木鳥的詩,左芬將自己郁郁寡歡的情感處境,巧妙地摻和進去,讀后讓人頗多傷感。 全詩通俗直達,曉暢上口,明顯喻示了作者對于世態人生的思索感嘆??梢钥闯觯蠓也皇呛翢o由來地去隨意寫啄木鳥,而是左芬以自己對人世的目視觀察,特別是入宮后的處境遭遇,以“無干于人”的啄木鳥為自喻,表明自己清高不群的品格和姿態。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了宮中蕓蕓眾生,由于榮辱觀不同,從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境遇。 左芬深知在繁花似錦的后妃群中,特別是司馬炎在被美女包圍簇擁下,成天為在哪個美女房中夜宿尋歡而感到犯難。而自己長相卻好比啄木鳥一樣丑陋不堪,故必然不怎么招他喜愛。但即使如此,她也不企圖別人青睞,只想平靜地生活下去,也要清清白白地度過此生,而決不為了貪圖虛榮富貴,作出有辱自己的名節受事情。實際上,這種心境,是生活在宮廷帝王陰影之下,一個精神長期受到壓抑、又沒有出頭之日的后宮女性,對自由生活渴望,或者說對平民生活的企昐的真實寫照與披露。 庭院中的那棵梧桐葉結了又落,窗前的幾株梅花也是開了又謝。悠忽春去秋來。日子就在這所小院寂寞里消磨。左芬已經在這里住了20年。這20年中,她老了,身體也日漸的衰弱,連看書也不能夠了,已經很少出來了。每當想起那些消耗在浮華詞藻里的日子,左芬總是有些心痛。 哥哥來看她,并且寫了一首詞以安慰。自從進宮以來,他們再也不能自由聊天論詩,左芬心如刀割,傷心直至。骨肉各一方,孤苦伶仃獨對寂寞長燈。在堂父母不能伺候,就算是每天錦衣玉食,生活又有何意思?她含淚和詞: 自我去膝下。倐忽踰再期。邈邈浸彌遠。 拜奉將何時。披省所賜告。尋玩悼離詞。 仿佛想容儀。欷歔不自持。何時當奉面。 娛目于書詩。何以訴辛苦。告情于文辭。 這篇是左芬《感離詩》,也寫得情真意切: 公元290年,荒淫無度的司馬炎在洛陽去世。291年晉朝落入他的兒媳賈南風(傻子皇帝晉惠帝的皇后)之手。賈南風控制了皇宮和朝政,西晉的宮廷中依舊充滿了荒淫與奢靡,謀殺與爭斗。太后楊芷(楊艷的妹妹,楊艷死時要求司馬炎娶她)和服侍楊芷的宮女活活被餓死。賈南風操縱了傻子皇帝后為所欲為,穢亂宮禁。接著又害死了太子司馬遹。這時宮里可謂天翻地覆,可想當時的左芬,雖然史書并無記載,但其晚景的凄涼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這個時候,左芬一定被冷落到一邊無人問津,默默地死去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了一塊左芬的墓碑,上面的碑文也很是簡略:“左棻,字蘭芝,齊國臨淄人,晉武帝貴人也。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十八日薨……” 左芬就這樣凄涼地死去了。中國古代,像左芬這樣一入深宮,再也不得見天日的女子,實在是太多了:隋煬帝時有個美貌才女叫“侯夫人”的,宮后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隋煬帝,最后自縊身亡,只留下幾首詩而已。明朝宮的女郭愛情況更為悲慘,進宮不足20天,就成為明宣宗殉葬。她臨終前寫了首《絕命辭》后擲筆于地,伸頸于繩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話音未落,太監踢開墊腳的木床,她就無聲地悲慘地死去了。 左芬一生的作品留傳至今的,有詩、賦、頌、贊、誄等約20余篇,大多為應詔而作。當時宮中舉凡應制一類的文章,司馬炎基本上都讓她執筆。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由于她文學功底深厚,筆法細膩,感情豐富,其中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難以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于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細讀一下左芬的詩文,依然可以聽得見像左芬這樣的宮中怨女透過漫長的歲月,透出發黃的舊紙,從厚厚的宮門里發出的一聲嘆息。 點評: 左芬,這個敏感而多情的女詩人,只因她才情卓越,攀上其他女子奢望不到的地位。只因她容貌平平,便墜入了余生幽冷的歲月。榮華富貴,不是她的追求;清峻潔好,才是她的真諦;融融親情,才是她企盼平凡的生活。隔著千年的車塵埃,我們仍依稀可看到那個宮禁歲月清切綿長之哀感頑艷女子,仍舊神傷。
煙鎖重樓悲“左芬”
風騷騷而四起兮,霜皚皚而依庭。日晻曖而無光兮,氣懰栗以冽清。懷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淚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孌兮,每彩衣以娛親。悼今日之乖隔兮,奄與家為參辰。豈相去之云遠兮,曾不盈乎數尋。何宮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傷于離別。彼城闕之作詩兮,亦以日而喻月。況骨肉之相于兮,永緬邈而兩絕。長含哀而抱戚兮,仰蒼天而泣血。
亂曰: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永長辭兮。慘愴愁悲,夢想魂歸,見所思兮。驚寤號咷,心不自聊,泣漣洏兮。援筆舒情,涕淚增零,訴斯詩兮。
詩妃寂寥狀宮景
左芬入選嬪妃后,長居深宮,物質生活雖然十分豐富,在情感方面遭到的冷遇,精神生活卻非??仗摚?/span>使得身處后宮的內心抑郁十分。在此情況下,因而她寫詩主要是描繪宮中的凄涼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無限悲哀。左芬寫下了一首名為題詠《啄木鳥》的四言詩,十分獨特。《啄木詩》是她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