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
從小老師也教育我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可見,讀書時做筆記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讀書筆記到底該怎么做呢?
太復雜,不容易堅持。
什么都記下來,又感覺抓不到重點。
只是摘抄,摘抄完后,書上的知識仍然感覺不是自己的,沒有那種融入到身心的感覺。
日本的一位筆記專家奧野宣之就寫了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來教我們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選書,讀書,理解并活用書中的知識,并把這些做法變成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簡單實用的讀書技巧。
這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筆記本作家。無論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他的這種生活方式,也被NHK和TBS電視臺做過報道。可以說,他是做筆記的一名專家。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也大受歡迎。
(寫讀書筆記的步驟)
1 通讀
通讀全書時,把覺得不錯的書頁折角。
2. 重讀
整本書讀完后,再重點重讀折角的那幾頁書。如果此時仍然覺得這幾頁內容很好,就把那幾頁的下面一個角也折起來。
我以前讀書時是直接在書上畫線,結果滿頁都是記號。
到處是重點,反而沒有重點。
看完這本書后,就想開始實踐書中教的方法。
剛開始時,很不習慣把書的邊角折起來,覺得這樣書很難看。直到有一次累了,坐在沙發上休息,隨手拿起咖啡桌上的一本書看。手邊沒有筆,看到好的內容,擔心看完書找不到在哪兒,就隨手折了個角。看完書后,才意識到,原來書折了個角也沒那么難看。而且我還不用重新翻書找想要的內容。
從這件事兒,我意識到,讀完書,實踐書中的知識,開始一個新習慣,可能沒那么容易。但試一試,做過以后才能體會到這個習慣的好處。
3. 標記
重新讀有兩個折角的那幾頁,讀完后,仍然喜歡的內容,就可以在書上做記號了。
可以用不用的方式標記,來區分不同的內容。
普通直線:用來標記“重要”的內容。
波浪線:用來標記“非常重要”的內容。
圓圈:用來標記“關鍵詞”,“專有名詞”等。
效率專家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也教了標記的方法,而且他提倡讀書時可以把想法直接記在書上。
原尻淳一是用三色便利貼來區分內容.
紅色:標記作者強調的重點。
藍色:標記對自己有啟發,對業務有幫助的部分。
黃色:標記有借鑒,學習和參考的寫作手法及表達方式。
所以,我們其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習慣,形成自己獨特的標記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賦予這些標記特殊的意義,比如紅色代表“重點”,會讓我們重讀時,更有效率。
一本書通過通讀,重讀,記號這幾步,書中的重要內容就被提煉出來了,就可以做筆記了。
4.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蔥鮪火鍋”是日本一道名菜,火鍋由蔥和魚組成。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指“摘抄”和“評論”共存的筆記方法。就像這道菜里蔥和魚的關系一樣,缺一不可。
“蔥鮪火鍋式”筆記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筆記方法,因為它完美的結合了吸收知識和創新知識。
摘抄的內容是作者的思想,而感想和評論是自己的思想成果。堅持寫感受和評論一方面鍛煉了自己獨立的能力;另一方面,當時的一個想法,可能會引發更多的思考。養成有想法,立刻寫下來的習慣,才能更好的保存讀書時出現的原創思想,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
而且,摘抄還有另一個非常棒的作用,就是積累寫作素材。當摘抄越來越多時,我們的素材庫也會越來越豐富。
那么如何做“蔥鮪火鍋式”筆記呢?
·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 書名
· 作者名
· 摘抄 - 只摘抄對自己很重要的內容文章。前面放圓圈“??”符號區分。
· 評論 - 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和評論。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幾段話,重要的是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前面放星號“ ★”符號區分。
下面是一個“蔥鮪火鍋式”筆記的例子。
奧野宣之認為,“寫讀書筆記應該盡量從簡從速,盡量縮短記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的反應文章的精髓”。
為了不讓自己摘抄過多,我們往往需要反復考慮才決定摘抄的內容。在這反復的思考和選擇中,我們無形中掌握了書的重點。
5. 重讀筆記
孔子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記好讀書筆記后,過一段時間,也需溫習。
在重讀筆記時,也許會有新的想法出現,那就趕快記在筆記本上。
有時候重讀,也許會突然理解以前想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奧野宣之以前讀到一個很棒的故事,但不知道怎么表達。當他重讀筆記時,突然領悟到了那個故事的精髓“浪費時間不算什么,但請不要浪費人生”. 這句話后來成為了他的一個重要座右銘。
由此看來,重讀筆記,不僅能幫助更好的消化書中內容,還能有所收獲,為思想增色呢。
(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不但指導我們如何記讀書筆記,他還獨創了一種筆記本讀書法,將讀書結構化,用一個筆記本來管理讀書生活的選書,購書,讀書,記筆記及活用知識。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讀書后吸取書中的精華,其實是生搬硬套,或者說是原封不動的吸取了書上的知識。而讀書筆記,記錄了每一個原創感想。是自己獨立思考之下的產物。把知識從別人的,變成了自己的,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給我們的讀書筆記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的理解和吸收書中的內容,還能夠幫我們記錄下每次的靈感和原創思考。小小的一個筆記本,卻能管理我們讀書的每個流程,讓讀書更有趣兒和結構化。這樣做讀書筆記,才算沒白讀一本書;這樣讀書,才能達到讀書最基本的目標:“讀完每本書,都能有扎實的收獲”。
************
后記
上面的書評是以前讀完紙質書后,寫在自己的公眾號“艾米黎亞“上的書評/讀書筆記。
2個多月后,在微讀又看到這本書。很喜歡這本書,于是重溫一遍。也回顧了一下,這兩個多月,從書中的收獲。感觸最深的有3點:
1. 做了一本多元化筆記本,雖然斷斷續續,沒能持續堅持每天記。但這個筆記本實在好用,時間越長,越能體會它的好。
2. “蔥鮪式筆記法” 讓我意識到: 其實只要行動起來,我也可以做到。在這之前,沒有認真記筆記的習慣,也總認為讓自己寫想法,自己一定寫不出來。
3. 養成了好書重讀和精讀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