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禮法制度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出現了被稱之為“禮崩樂壞”的大變局時期,曾經被作為周朝“國之根本”的倫常制度被諸侯國當做一塊塘泥,隨意賦形,于是發生了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荒唐故事。比如衛國的衛宣公。

衛宣公即位前,大家都叫他“公子晉”,這個公子晉以好色著稱,“烝于夷姜|”、“筑臺納媳”這兩個成語,就是專門為他而寫。烝于夷姜,就是兒子娶了老爹的妾,這個妾叫夷姜。
夷姜是公子晉的老爹衛莊公的妾。按說,衛宣公應該叫她庶母。但是因為夷姜長得太出眾,公子晉在他老爹在位的時候,就對庶母垂涎三尺,只是礙于老爹尚在人世,還不敢造次。

他老爹去世后,公子晉繼位,是為宣公。還沒辦理完老爹的喪事,宣公就迫不及待地要迎娶庶母。宣公的母親極力反對,力陳厲害,宣公哪里聽得進去,立即把庶母迎娶了過來。沒多久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公子伋,也叫急子,并把急子立為太子。
宣公與妻妾們嬉戲快活,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這時候的太子公子急已經16歲了,衛宣公和夷姜開始和他們的兒子說媒了。根據當時是誰的國際慣例,衛國首先在齊國求婚。巧的很,齊僖公正好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宣姜與公子急年齡相當,且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于是這門親事就這么定了下來,兩國國君對這門親事也都很滿意。

有一次,衛宣公偶爾聽人們議論起他未來的兒媳婦,說她長得仙女一般,人見人愛,聽得衛宣公心動起來,從此日思夜想,寢食難安。最后決定把這個兒媳婦搞到手。于是又一天,衛宣公找了個機會見到了兒媳宣姜,這一見,果然嬌小玲瓏,婀娜生風,確非通常所見女子。衛宣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性急地立馬打發太子急,外出辦一件需要長時間才能辦好的事情,趁此機會,馬不停蹄地安排人去齊國,迎娶宣姜過門。
上文說的“筑臺納媳”,就是衛宣公為娶宣姜而專門施工的大工程。這是一座高大的臺基,臺基上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還有曲欄水榭,并將它命名為“新臺”。

衛宣公和宣姜在這里纏綿悱惻,生了兩個兒子。由于天天與宣姜黏在一起,又有了兩個兒子,漸漸地,宣公疏遠了大兒子公子急,并廢除了公子急的太子之位,這還不放心,最后竟然派人殺死了他。
也許是巧合,到了衛宣公的后代,第二十八代國君衛靈公的時候,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景,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說的就是是這位宣公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