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過這些問題:人類進化的普遍法則是什么呢?人類又是從何起源的呢?著名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認為:現代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寫道:“每一個物種都不是獨立創造出來的,而如同各種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的物種傳衍而來的。”
01
在達爾文所提出的進化論中認為,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生物都是由一個共同祖先演化而來,也就是“最近共同祖先”。但是當時人們并沒有找到過渡物種,如果按照進化論的說法來看,那么在地球上必然存在過大量演化中出現的過渡物種。例如,如果說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那么必然有一種介于雞和恐龍之間的物種曾經存在。同理,達爾文認為人類是由古猿演化而來。
點擊加載圖片
▲達爾文
那么在人類和古猿之間也應該有一個過渡物種,但是這些過渡物種及其化石在當時從未被找到過。之后沒多久,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展示出一張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多種脊椎動物在胚胎時期非常相似。所以海克爾認為胚胎發育的過程就是在重演進化,這也就是生物復演說。當時海克爾的學說和這張圖成為了權威,然而后來的科學研究證明,海克爾其實對這些胚胎發育圖進行過幾次修飾。
點擊加載圖片
▲胚胎發育圖
海克爾炮制的這個騙局極其成功,這張圖曾經廣泛出現在世界各國的教材中,時間長達100多年,但是到了21世紀,海克爾的生物復演說被證明是錯誤的。宋代文豪黃庭堅在《拙軒頌》中寫道:“弄巧成拙,為蛇畫足。”海克爾的這一做法,讓人開始對進化論也產生懷疑。有人開始懷疑是不是生物進化論同樣是錯誤的呢?
02
后來的生物學家、分子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各種人類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們認為,在各個研究領域找到的證據及現象,都證明生物進化論的科學性。至少到目前為止,進化論是在科學界被普遍接受的。前文提到的過度物種以及其化石缺乏,是進化論最明顯的弱點,海克爾修改物種發育圖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學說更有說服力。后來,始祖鳥的化石就被人們發現了。
點擊加載圖片
▲始祖鳥
從始祖鳥的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種生物兼具鳥類和恐龍的特征,很明顯它就是介于恐龍和鳥類之間的物種。雖然化石并不罕見,但實際上生物形成化石的條件非常苛刻,整個生物發展史中,化石能夠記錄的只是極少部分。所以現在發現的介于兩種生物之間的生物化石,還不能算是真正過渡物種,只能先將他們視為與這兩種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目前這種化石還有巴基鯨、提塔利克魚以及陸行鯨等等。
點擊加載圖片
▲提塔利克魚
提塔利克魚生活在泥盆紀,也就是大約3億7,500萬年前。2004年這種生物的化石首次在加拿大被發現,它介于魚類與兩棲動物之間,很接近一些現代陸生動物的祖先。提塔利克魚能夠上岸,它借助可以彎曲的前肢來行動,它的魚鰭有較為發達的肌肉組織,而且這種生物還演化出了較為原始的腕骨以及形狀比較簡單的趾頭。
03
鯨魚和海豚很祖先是生活在陸地的生物,現在大家都知道它們雖然長得很像魚,但實際上卻是哺乳動物。那么他們是如何演化到海里生存的呢?巴基鯨和陸行鯨的化石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巴基鯨的外形很像狼,但是它卻有著許多鯨魚的特征,這個物種生活在5,300萬年前,是某種已經滅絕的陸上哺乳動物和現代鯨魚之間的過渡物種。而陸行鯨出現在4,900萬年前。
點擊加載圖片
▲南方古猿
它更像鯨魚一些,已經可以說是現代鯨魚的前身。那么既然說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那么在人類與古猿之間有沒有發現過過渡物種呢?現在普遍認為南方古猿就是這樣一個物種,南方古猿生活在390萬年前,相較于其他古猿,南方古猿的盆骨更寬而這一特征則顯示了這個物種是可以直立行走的,但是其腦容量只有現代人類的35%。
結語
海克爾為了證明進化論提出的復演說是錯的,但是這并不證明進化論就是錯的。人們關于物種起源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隨著各種考察工作和遠古時期的生物化石被發現,人們也有了更多的研究方向。科學理論從來都不是不可推翻的,關于生命的過去和未來,在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參考資料:
《物種起源》
《拙軒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