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信仰與民間傳說
觀世音作為一個佛法無邊的菩薩,千百年來一直在中國民間被傳頌、被信奉著。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德性,對于生活在封建社會的苦難百姓,無疑是一種精神寄托和心理向往。圖騰式的原始拜偶意識,使許多人把觀世音奉為拯救命運的救星。舟山,由于它是“觀音道場”普陀山的所在地,因此民間對觀音信仰尤深,特別是長年累月生 活于汪洋大海、系命于風濤浪尖的廣大漁民,更有其深厚的信仰基礎。
民間信仰觀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佛法無邊的神力宣傳,對缺乏文化素養和科學 知識的舊時漁民,也起到了巨大牽引力。按《般若婆羅蜜多心經》的說法,觀世音具有不可 思議的偉大力量:在深廣的智慧中,觀世音能照觀五蘊--色、受、想、行、識,他能度脫自己的一切苦腦,也能將掙扎在苦危中的眾生救度出苦海。說只要口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入火而不燒,入水而不沉;若婦女欲求子,供奉觀世音即可降 予福德智慧的男兒;說觀世音主張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賢愚,不分良善丑惡,有求必應。甚至說她常以大慈大悲之心,觀照世間尋聲救苦,做到千處有求千處應,成為解脫 人間一切苦難的救星。很顯然,這是一種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但對于舊時目不識丁的漁民和婦人,卻信服得五體投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