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涼涼
又到藥膳調理的時候
身處廣府湯發源地的廣東
炮制藥膳對于大多數人而言
可謂小菜一碟
不過有部分市民對中藥的使用存在誤區
總以為藥膳就是中藥+食材的大雜燴
然而
什么人需要哪些中藥來進補?
什么時候進補合適?
什么樣的季節需要用什么樣的中藥?
……
其實都有講究的
今期【藥師在線】
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中藥師曾榮香
教大家在家如何烹飪健康藥膳!
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曾榮香主任中藥師
藥膳就是把藥物的保健、治療、預防及增強體質的作用融入到日常的膳食當中,使人們在膳食中既享受到食物營養,又得到藥物防治和調理的作用。
中醫藥膳的基本立足點是通過藥物跟食物相結合,對人體進行緩慢的調理。比如說藥物治療后的康復調理;慢性病癥的緩解治療;機體衰弱時逐漸康復等等。對平常健康人的體質進行一個滋補強壯,也是藥膳廣受喜愛的重要作用。一般藥膳的使用,可以根據人的9種不同體質來選擇。
中醫對人的體質分為9大類:平和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血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氣郁體質,瘀血體質及過敏性體質。
因為廣東地處我國的南部地區,氣候多濕,濕對廣東人的體質有影響較大,所以廣東人的體質多表現為:濕熱體質和痰濕體質,當然,廣東多天氣炎熱,容易耗氣傷津,所以,氣虛體質,陰虛體質也較常見。其次就是血虛、陽虛了。
濕熱的體質是由廣東的氣侯所決定的,一般氣侯比較潮濕的話,體內就比較濕,表現出身體比較困乏,提不起精神來,有時口氣也比較重。這里醫生推薦用荷葉10克,薏苡仁30克煲水200-300ml當茶喝。煲湯的話,如木棉花、土茯苓、薏苡仁等清熱化濕的藥都可以選用。
痰濕體質的人多伴脾虛,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就會生痰,所以有痰濕癥的人,健脾有助于化濕,脾氣健運,水濕就不容易留存,自然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藥膳里面有很多健脾的方藥,如云苓、薏苡仁、土茯苓都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也是平時煲湯的好食材;芡實、蓮子,這兩個藥也是兼有健脾祛濕功效的藥物,同時還帶有點收澀之性,所以更適合于痰濕證伴有腹瀉的人。對于痰濕證出現腹部脹滿,食欲減退,咳嗽有痰的人,廣(四會)陳皮是一個好藥,泡開水喝,或者煲湯時加入少許都不錯。
氣虛體質會感覺氣短,動一下就會覺得很累,比如家里沒有電梯的,爬兩、三樓就已經氣喘吁吁了。北芪、黨參是常用的補氣藥。陽氣虛的,手腳可能也會比較涼,紅參比較適宜;氣陰虛的,可以買一點西洋參泡開水喝,起到補氣養陰生津的作用;氣虛夾濕的,用五指毛桃就非常對癥。用這一類的藥物來燉雞湯,是益氣的佳品了。
陽虛可以采用溫陽的辦法,我們平時的飲食里面需要偏溫一些,像韭菜就是比較溫的,韭菜炒蛋容易做又方便。現在河蝦上季,也可用韭菜炒鮮蝦仁。陽虛冬天手腳不溫的人可以用當歸、生姜煲羊肉湯,溫陽行血。當歸是有補血行血作用的藥材,但它的味道比較重,量不能放太多,一般5到10克。藥膳的藥味不能太重,不然就把食物的味道給掩蓋了,口感會沒那么好,這是制作藥膳時應該注意的。
陰虛體質很好辨別,比如天氣并不熱,但你經常覺得手心發熱,這是陰虛比較典型的現象。因為陰虛體質會產生內熱,此時的藥膳可以用滋陰方面的藥材,如玉竹、麥冬、石斛等等。可以經常用玉竹、麥冬泡泡茶,或者做成藥膳。熬夜傷陰上火的人,不妨試試用枸杞加上菊花泡水清肝明目。
平時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和體質。平和體質氣血比較旺盛,身體也比較強壯,氣血、陰陽比較平衡,沒有出現什么偏差,所以對于這種體質,平時說的五味不能太過于偏。如果長期飲食不平衡,也可能會把這個體質給調壞了,建議這一類人平時吃東西要比較平和一些,或者能夠平衡膳食,保持陰陽平衡。
特稟體質是一種專用名詞,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過敏性體質。比如很多人有過敏性鼻炎,一到空氣不好的環境中,有粉塵什么的就會拼命打噴嚏。還有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過敏性蕁麻疹等等。
過敏性體質平時自己要特別注意預防和保養。一般像辛辣的,海鮮類的,發物(韭菜、牛肉、羊肉、鵝肉),帶有腥味的的東西,平時要盡量少吃,需要忌一忌口。如果自己吃東西不忌口,比如像有過敏性蕁麻疹史的人,現在螃蟹、河蝦上季卻不忌口,大家吃也跟著吃,很容易誘發蕁麻疹。
瘀血體質主要存在氣血不通的情況。飲食方面可能要多吃一些活血類的藥物比較好,適合藥膳的主要有田七、山楂,煲湯用,或者把它們打成粉,一天吃上1到3克可起到不錯的調理作用。
春天我們要升補,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候,中醫有一個天人合一的概念,不能與之相反,春天萬物生長,所以補也要升提的藥物去補。比如用生姜、黃芪來煲茶,因為生姜發散,黃芪升舉陽氣。
夏天熱,暑熱容易夾濕,就要清補。比如用荷葉、薏仁煲水喝,值得一提的是減肥的人也可以用荷葉煲水喝,因為荷葉有減肥的作用。
夏天過去和秋天相交接的時候,叫做常夏,也是比較偏濕的季節,所以要淡補。濕熱就需要淡補,中醫認為淡有滲濕的作用,可以用薏苡仁煲粥喝。
秋燥就要平補。盡可能不吃燥熱的食物,而適宜用西洋參、太子參、石斛等平和而益氣養陰之類的藥物。
冬天要滋補,人類到了冬季,處于“封藏”時期,此時服用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于吸收蘊蓄,發揮更好的作用。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雞、鵝、鴨、鱉、海參等;滋補藥物有熟地、阿膠、鱉甲、鹿角膠等等。比如貧血的女性可以買一些阿膠補血,用阿膠、核桃、黑芝麻制成阿膠膏食用是不錯的方法。
妊娠期,母體表現為陰虛陽亢狀態,故應避免食用辛辣,腥膻之品,以免耗傷陽血而影響胎兒,應多吃平和的食物,甜、涼有補益作用的食物,有妊娠反應者,可吃一些健脾、和胃,理氣之類的膳食。妊娠后期,應少吃脹氣和澀腸的食物,如蕎麥、高梁、番薯、芋頭等。